当前位置:首页>游戏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

日期:2023-03-20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

      【学人谈】

      敦煌莫高窟开凿距今已过去1650余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层崖壁上,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时期到14世纪的元代持续开凿的石窟735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近年来,随着对敦煌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敦煌,从事工笔重彩画创作的画家及艺术院校的师生也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从千年画壁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人们不禁要问:敦煌壁画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特别是对于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其意义和价值有哪些体现

      敦煌壁画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庞大的绘画语言体系。就工笔重彩形式的古代绘画而言,绘制在纸本或绢本上的传世作品数量相当有限,具体到唐代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当下艺术院校工笔重彩画专业教学重要范本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采用的便是宋人摹本,唐代张萱所绘原作早已佚失。想要了解唐代绘画的真实样貌与气息,需要原作作为支撑。敦煌莫高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缘故,保留有隋唐时期石窟300余个,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真实的面貌。敦煌壁画绘制于石窟内壁之上,与纸本、绢本中国画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画面依托的材质,而就绘画语言本身而言则同属一脉。我们讲绘画语言,包括形体、色彩、画面结构等等,及其背后的文化支撑。敦煌壁画的内容虽以佛教题材为主,但其绘画语言已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如同我们日常交流所用的语言,虽然在不同时代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语言组成要素是不变的。我们在学习工笔重彩的过程中,正是要把握这些要素,通过驾驭形体、色彩和画面结构等来完成情感上恰如其分的表达。同时,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文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发生着不同维度的碰撞与交融,这也为我们研究东西方绘画的造型理念、色彩心理以及认识世界的角度提供了路径。

      工笔重彩画大家潘絜兹曾提出工笔重彩的三个要素:线条、色彩及装饰性。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谈论线条的时候,要和形体放在一起来看,人们看到的是各个物象的轮廓,只有当我们主观塑造形体的时候,才赋予线条以生命力。从线条到造型,中国绘画中有“尚圆”的意识,这和中国哲学中“气”的概念有关。线条的运用体现“气”的运行,一切被赋予生命的物象多使用弧线,这也是“气”运行的规律。由弧线组成的造型本身富有视觉张力,所以在看敦煌壁画的时候,即使有很多画面因年代久远而残损缺失,呈现出单纯的块面效果,但色块相交形成的轮廓依然体现出线的运行规律。由线而形,由形至画面,块面之间以色彩来区分。在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中,仍然延续着中国传统的五色观,青、赤、黄、白、黑为五正色,五色相错杂以成间色,又依靠阴阳、冷暖和色块在画面上的均衡分布来取得既对比又调和的画面色彩关系。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