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

板桥道情(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日期:2024-04-2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道情,是中国曲艺的一个曲种,最早始于唐代《承天》、《九真》等道曲,是出家人求施舍,化缘时唱的“道中情理”,宣传道教教义,反映道家生活,讲述修贤劝善的故事。自宋代起,唱道情开始使用渔鼓和简板做伴奏,所以也叫“渔鼓道情”。经过演变,后来多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如《二十四孝》,《八仙传说》等。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道情》的名气

    在交通闭塞,信息封闭的古代,艺人们天南海北,四方卖艺,把道情传遍全国。人民群众既接受了教化,又享受了艺术,使古老的道情在各地扎根,几百年来,长盛不衰。

    试听-刘泽旺《板桥道情》

    老艺术家李波和郭兰英曾演唱过风靡一时的《陕北道情》(翻身道情),高亢奔放,畅快淋漓;老电影《怒潮》中的插曲《送别》,运用了南方渔鼓道情的音乐元素,凄楚悲壮,细腻深情,亦曾传唱一时。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郑板桥作的《道情》火了200年

    郑板桥,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以画兰、竹、石扬名,人称诗书画三绝。个性孤高狂放,卓尔不群。他一生坎坷,幼年丧母,中年丧子、丧妻,生活艰辛;中年后曾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做县令,公正不阿,政绩卓著,却受到同行排挤诬告,郁郁不得志。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雍正七年(1729)郑板桥作了《道情》十首,先后修改订正了14年,于乾隆八年(1743)正式完成。字斟句酌,倾注了满腔心血。他在序中写道:“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青山绿水之外,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世业,措大生涯(贫寒读书之人),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电影家夏衍曾收藏过郑板桥的《道情》十首的原稿,后在1989年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内容是描写清代社会底层的人的生活状态。回顾历史,借古喻今,寄托了其看破红尘,超然物外,归隐江湖,怡情山水的情怀。社会底层人士,虽然生活清苦平淡,简单平实,却也无拘无束,潇洒超脱,没有争名夺利,尔虞我诈,是作者官场失意,历尽曲折后追求远离尘世,向往过自由自在平静生活的真实写照。

    《道情》十首之最,当属《老渔翁》

    郑板桥在他的遗著《刘柳村册子》(1760年)中明确写道:“《道情》十首,作于雍正七年,改削十四年,而后付梓问世。传至京师,幼女招哥首唱之,老僧起林又唱之,诸贵亦颇传诵------”京城歌女招哥姑娘首唱《道情》十首,并使之扬名,板桥先生十分感慨,为表达感激之情,向招哥姑娘赠诗赠银:“宦囊萧瑟音书薄,略寄招哥买粉钱。”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道情》十首中,在江浙一带一直传唱不衰。其中第一首《老渔翁》流传最广: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曲词清新典雅,文采飞扬,曲调舒缓悠扬,高亢嘹亮,意境高远脱俗,闻之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曲子用的是“耍孩儿”曲牌,因有“工尺谱”记录,所以200多年来,曲调没有大的变异,南北方演唱的均为同一曲调,只是北方用普通话,南方用江浙话而已。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道情》后记

    民俗学家李家瑞先生1933年编著的《北平俗曲略》中记载:“现在北平唱道情的没有江浙一带多,然而也不至于听不到。”说明至少在上世纪30年代,北京地区仍然有渔鼓道情的演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歌唱家于淑珍出版的磁带中,就有这首《老渔翁》,曲名为《苏南道情》,她的演唱清脆甜美,细腻抒情,古韵悠然,别有风味;

    试听-于淑珍《板桥道情》

    南方的版本,笔者认为刘泽旺演唱的最好,吴侬软语,韵味悠扬,感情真挚,意境洒脱,很好的表达出郑板桥原作置身物外,独享清净与安宁的精神境界,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民歌中国》和《欢乐中国行》的晚会上演唱。

    郑板桥的力作《道情》十首,被京城歌女唱红200年不衰

    在江浙,此曲通称《板桥道情》,扬州把它归为“扬州清曲”(小曲)类,除了演唱原词,还创作新词,演唱扬州的古老小巷。还有美声唱法的版本,但咬字含糊,音调飘忽,显得绵软无力,功力不足,实在不敢恭维。这首二百多年前的《板桥道情》,已被收入江苏省非遗保护名录。

    文/陈伟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及交流民俗,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点击关注2016年度文化头条号:北京民俗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