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

吕厚民-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日期:2024-01-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熟悉毛主席或者钱学森的朋友,一定见过下面这张著名的照片。

    照片中,毛主席坐在宴会桌主宾的位置,钱学森坐在毛主席的右手边,毛主席正在侧脸与钱学森交谈,两人表情轻松,面露笑容,可见交谈十分愉快。

    你知道这张照片的历史背景吗

    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有586人,列席会议的代表有611人,当时的钱学森就在列席会议的代表之中,在这次会议上他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6年2月1日晚,一场盛大宴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主席亲自招待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和列席代表。钱学森原本被安排在第37桌,却被毛主席亲笔从第37桌调整到了第1桌,而且直接坐在毛主席右手边,这个最尊贵的位置。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毛泽东与钱学森在一起

    正因为这个调整,才有了毛主席和钱学森这张宝贵的合影。

    然而,今天罗敷媚给大家介绍的重点不是这张照片,而是另外一张。

    当晚,与毛主席合影的人不止钱学森一个,每个与毛主席合影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但有一位客人在看到毛主席时,却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抱着毛主席失声痛哭。

    而毛主席也抱着他,表情凝重而严肃,在照片看得十分清楚。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有一肚子问号:

    这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干什么的

    在如此盛大的宴会上,他为什么抱着毛主席痛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本篇文章带你一起揭晓这张珍贵照片背后的故事,体会人民诗人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奠基蒙古族现当代文学,成为著名人民诗人

    1914年2月23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

    第二苏木(今锡林郭勒盟正黄旗扎格斯台苏木)一个牧民家庭又添了一名男丁。

    对这个新添的儿子,男主人并不十分兴奋,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家太穷了,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张嘴,怎么养活他们

    男主人为这个男孩取名为扎格普日布,只是他想不到,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将成为蒙古族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作家之一,他的名字有朝一日会被改为纳·赛音朝克图。

    纳·赛音朝克图属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一共有兄弟姐妹6人,他的父母是普通牧民,以传统放牧为生,因为备受蒙古王公贵族和官僚压迫,家里很穷,小时候的纳·赛音朝克经常饿肚子,但纳·赛音朝克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还是健康地长大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3岁的纳·赛音朝克图就十分懂事了,蒙古族男孩子很少做家务,但纳·赛音朝克图十分体贴母亲的辛苦劳累,像女孩子一样帮母亲照顾弟弟妹妹、承担家务。

    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大多信奉喇嘛教,很多笃信喇嘛教的穷苦牧民会把家里的孩子送到喇嘛寺做喇嘛,一方面是表示信仰的虔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有口饭吃,但纳·赛音朝克图不想去喇嘛寺做喇嘛,他想去上学读书。

    纳·赛音朝克图恳请父母不要让他当喇嘛,而是送他去学校读书。

    看着孩子渴求的目光,父亲很矛盾,家里很穷,他希望孩子能留在家帮他干活,但又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前途。考虑到孩子从小就很懂事,父亲最终答应了他。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年轻时的纳·赛音朝克图

    1929年,15岁的纳·赛音朝克图进入正蓝旗小学学习,4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此期间,纳·赛音朝克图和一名蒙古姑娘结婚了,因为和岳祖父重名,他改名为赛春嘎。

    19岁那年,纳·赛音朝克图小学毕业,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足够让他谋取一份体面的工作,他在正蓝旗公署担任文书,由于熟悉蒙汉两语,颇具文字天赋,这份工作干的游刃有余。在此期间,纳·赛音朝克图直接地体会到了蒙古权贵和封建官僚集团的腐朽堕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36年,日本侵略者势力已经完全渗透到察哈尔,他们扶植成立了亲日的蒙古军政府。蒙古军政府成立了蒙古学院,并设立察哈尔青年学院,聘请日本人当教官,以日语为主对蒙古青少年进行教学——日本试图通过文化侵略控制察哈尔。

    作为颇有前途的青年才俊,纳·赛音朝克图被正蓝旗选送到察哈尔青年学院学习。

    在青年学院学习期间,纳·赛音朝克图接触到许多进步书籍,特别是反映蒙古族奋斗发展史的历史文学名著,激发了他的民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服务,1937年,纳·赛音朝克通过了蒙古军政府选拔留日学生考试,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系学习。

    纳·赛音朝克刚到日本学习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开战,察哈尔很快沦陷。作为一名爱国青年,要不要继续在日本学习纳·赛音朝克图一度很矛盾很纠结,但最终还是做出了留在日本学习的决定,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决心用文学作品唤起民族的觉醒。

    1937年到1941年,纳·赛音朝克图在日本学习了整整四年,期间写下许多诗歌。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纳·赛音朝克图在日本留学的经历

    1941年,纳·赛音朝克图学成回国,很快便出版了首部抒情诗集《心侣集》,这部诗集蒙古族文学史上与西方现代诗进行融合后产生的首部蒙古族现代抒情诗集,在蒙古族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纳·赛音朝克也开启了成为现当代蒙古文学奠基人的文学生涯。

    1942年至1944年,师范毕业的纳·赛音朝克图先后从事秘书、教师工作,他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家政实习女子学校教学之余,创作了许多关注蒙古族妇女命运、提倡妇女解放、呼吁保障妇女自由与权益的诗,后来结集出版,命名为《蒙古兴盛之歌》。

    时间进入1945年,有日本留学经历的纳·赛音朝克图被调到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担任秘书、编辑等职务。家乡被日军控制,抗战争不知何时胜利,这让纳·赛音朝克图十分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整体风格以沉郁迷惘为主,关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在望,苏联红军进驻察哈尔,将日军打得溃不成军,纳·赛音朝克图终于迎来了“救星”,他主动组织迎接苏联红军,协助了红军做了大量接收工作,因此被委任为察哈尔盟政府临时盟长,紧接着又经苏联介绍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尔党校学习。

    在党校学习期间,原本闭塞的纳·赛音朝克图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了解到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事迹,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向往,他的诗歌也一改过去的沉郁迷惘,开始歌颂“自由”、“美好”、“黎明”,热切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纳·赛音朝克图

    1947年11月,纳·赛音朝克图毕业回国,改名纳·赛音朝克图,并接中国共产党的安排,到《内蒙古日报》社工作,他始终关注蒙古人民的生活,深入到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等地采访牧民,写出了大量歌颂解放战争胜利和民主改革的优秀文学作品,还主动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蒙文版,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蒙古文版本。

    1951年,纳·赛音朝克图调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参加了将《毛泽东选集》翻译为蒙古文的工作,再次出色完成任务。1953年秋,纳·赛音朝克图又被调到中共内蒙古绥远分局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出版诗集《我们雄壮的呼声》。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纳·赛音朝克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才华,都投注于“阳光般光辉明朗的新生活”中去,这是纳·赛音朝克图创作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纳·赛音朝克图一改过去那种苦闷、压抑的写作风格,而以热情奔放的旋律开始歌唱社会主义新生活。

    纳·赛音朝克图创作领域极广,在诗歌、小说、散文、民俗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他是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奠基人。正如扎拉嘎胡所说:“新中国成立后,纳·赛音朝克图以其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与艾青、冯至、郭小川、贺敬之等一代诗人共同完成了建国初期新兴诗歌的建构,为我们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艺报对纳·赛音朝克图的访谈

    当面吟诗颂赞毛主席,扑向主席怀抱痛哭失声

    新中国成立前后,蒙古族人民命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充分尊重蒙古族人民意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蒙古族人民和汉族、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可以参政议政,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纳·赛音朝克图也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自己的亲身经历让纳·赛因朝克图对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人民领袖毛主席的爱戴与日俱增,他认真研读过《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对毛主席的人民情怀、诗人风采敬佩地五体投地,因为他也是一名“人民诗人”,只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面前,他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纳·赛因朝克图很想亲眼见到毛主席,和毛主席促膝长谈,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纳·赛因朝克图作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赴北京参加会议。

    2月1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宴会,盛情招待参加会议的代表,纳·赛因朝克图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参加了这次宴会。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毛泽东主席

    当毛主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入怀仁堂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纳·赛因朝克图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毛主席,激动地不停鼓掌,连手掌都拍红了。

    宴会开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向各桌客人敬酒,毛主席走到文艺界所在的桌后,向各位政协委员表达了亲切慰问,勉励他们创作更多面向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纳·赛因朝克图的心情无比激动,激动到无以言表,他略一思忖,即席创作了一首诗歌《握着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的巨手》,当面向毛主席吟诵出来:

    我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心中如同被太阳的光芒照亮。

    这只手曾经鼓舞人民去斗争,它擦干了千万个受苦人的眼泪,把各族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引导人民走向光明幸福的路程。

    毛主席的手指向社会主义,六亿人团结得像一个紧握的拳头,如同火花迸溅的钢铁的洪流,向着美好的生活汹涌前进。

    这首诗简洁、朴实、热烈、奔放,正是纳·赛因朝克图的诗歌风格,深切表达了纳·赛因朝克图乃至蒙古族全体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深深感染了所有人。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身着民族服装的纳·赛音朝克图

    念着念着,纳·赛因朝克图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当念完最后一句后,他已经情不自已,突然一下子扑倒毛主席怀中,放声大哭起来。

    纳·赛因朝克图的举动来得十分突然,让很多人吃了一惊,但他们很快转过神来,蒙古族人民豪爽、热情、奔放,出自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敬爱做出这种举动并不奇怪。

    毛主席也愣了一下,但他随即反应过来,也被现场的氛围感染,双臂抱着纳·赛因朝克图,轻轻拍着这位热情的诗人,任由他在怀中哭泣。

    毛主席内心很感动,面部表情却很严肃,多么热情的诗歌,多么朴实的人民啊!

    这个时候,毛主席的摄影师吕厚民敏锐抓住了这个镜头,摁下了相机快门。

    咔嚓!一个珍贵的瞬间定格了。

    过了一会,纳·赛因朝克图停止了哭泣,擦了擦脸上的眼泪,不好意思地对毛主席说对不起。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1956年2月1日 纳·赛因朝克图抱着毛主席痛哭失声

    毛主席毫不介意,对他说:“希望你能把蒙古民族的文学发扬光大。”

    顿了一下,毛主席又说:“文字能陶冶情操,但同样也是一把利器,用好了是有大贡献的。”

    纳·赛因朝克图点点头,他已经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这次会议后不久,纳·赛因朝克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1958年,为党做了大量工作的纳·赛音朝克图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2月1日,在毛主席怀中“失声痛哭”的经历,给纳·赛因朝克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永远记得毛主席对自己的勉励,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建设和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实践了毛主席对自己“把蒙古民族文学发扬光大”的期望。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纳·赛音朝克图建国后创作的文学作品

    遗憾的是,这名蒙古族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没能长期。在那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中,纳·赛音朝克图遭到诬陷和迫害,罹患了胃癌,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1973年5月13日,纳·赛音朝克图在上海病逝,享年59岁。

    这位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杰出的“人民诗人”在弥留之际,仍然不忘毛主席的恩情,不忘中国人民的命运,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歌《人民,我的母亲》:

    人民/哺育我成长的母亲/我多么想/为您多做一些贡献/我多么想/为您多写一些诗篇……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爱戴毛主席,有许多人书写爱戴毛主席的诗,但能当面向毛主席朗诵自己的诗,并且扑到毛主席怀里大哭的,只有一个人——纳·赛因朝克图。

    1956年,那个抱着毛主席痛哭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纳·赛音朝克图的纪念雕像

    诗人已逝,诗则永存。历史会记住这位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民诗人”和他咏唱党、讴歌祖国的诗文,而纳·赛因朝克图和毛主席那张珍贵的合影,已经被载入史册,被人民永远铭记。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人民诗人纳·赛因朝克图,向他们致以深切缅怀!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