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买入债券是什么货币政策(又要救美国 中国刚抛售1700亿,反手就买入1200多亿美国债券)

日期:2023-05-19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美国就宣布将俄罗斯踢出SWIF(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支付系统之外,这被称为“金融核弹”,它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并不亚于重大军事行动。与此同时,美联储宣布加息,这与金融打击是配套行为,因为俄乌冲突会造成国际资本避险,资金逃离欧亚大陆相关国家和地区,美联储适时加息增大吸引力,就是为了转嫁国内的通胀危机,这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的伤害却是巨大的。

    又要救美国 中国刚抛售1700亿,反手就买入1200多亿美国债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共经过6轮显著的加息周期,而每个周期常常引爆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无不与此有关。本世纪前5年美联储利率政策波动,为2008年金融危机及后续欧债危机推波助澜,其负面影响很快传至全球,有多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机构倒闭。当时,中国应美国请求,很快就释放了四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并买了大量的国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当时不是中国救美国,估计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将会遭受更加恶劣的冲击。

    然而,时隔两年也就是2010年,“死里逃生”的奥巴马政府开始寻求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并制定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打压,遏制与围堵政策。特朗普时期,美国更是直接挑起对华贸易战,拜登政府上台后其对华强硬立场较上届政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在美国传统思维中,全球的蛋糕是有限的,而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只有不断把蛋糕做大,大家才能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今天的中美之争,并不是贸易或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国运之争。

    又要救美国 中国刚抛售1700亿,反手就买入1200多亿美国债券

    美国利用美元霸权,不断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为其国运续命,延寿。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直接印钱给本国人民和企业,由于大量印发美元,美元就会贬值,贬值的结果是世界上所有以美元为外汇的国家共同承担,而美国则享受大量印制美元带来的国内经济的好转。对于那些经济结构脆弱的国家,很难采用实际行动应对,并可能造成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不仅如此,美国还将美元作为政治工具和武器,迫使对手让步或屈服,这也引发世界各国纷纷抛售美债。据美国媒体报道称,2022年,俄罗斯,伊朗,中国,甚至是日本等国都在大量抛售美债。中国已经抛售2000亿美元,持仓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低。但抛售2000亿美债后,中国反手就买入1200多亿美国债券,难道是中国又要拯救美国吗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常说的美债是指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美国国债,而中国买入的1200多亿美国债券并非国债,而是相当于企业债的普通债券,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美国的国债其实就相当于美元,美国政府不断发行国债,美联储不断的印钞购买,所以增发国债就是在增发钞票。美元作为一种全球信用货币,其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信心,但美国屡屡将其作为政治操弄的工具。特朗普时期,美国取消伊朗金融机构使用SWIF系统的资格,并以美元为工具对全球市场施压。拜登政府更是直接动用冻结阿富汗35亿美元,用于补贴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损失。同样,美国还冻结了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的海外资产,美元的国际信用一日不如一日,去美元化成为全球多国的共同选择。

    又要救美国 中国刚抛售1700亿,反手就买入1200多亿美国债券

    中国反手买入的美国债券,主要来自房利美和房利贷两个机构,本质上是投资行为。说白了,就是在这两大机构发行的债券价格较低时买入,等待价格上涨时再选择出售,以获得巨额差价,这也从侧面反应出美国政府的国际信用,甚至已经不如美国企业的国际信用。因此,在我们大量买入美国机构发行债券的同时,并没有停止抛售美国的国债。原因很简单,随着美元的国际信用持续降低,再加上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开始越来越多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直接贸易结算,并规避使用美元进行全球贸易的潜在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美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国务卿布林肯相继表达访华意愿,并希望借此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与沟通,目的就是希望中国停止抛售美债,甚至是伸出援手解决其国内严峻的债务危机与通胀危机。但今时已不同往日,更何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改善民生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当下,中国经济保持强有力的增长态势,本身就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如果美国政府真想拯救本国经济,那首先就是要取消对华遏制政策,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