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房价是货币现象(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日期:2023-05-17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01、前言现在的房价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在悬崖边上了,而且还是那种独木桥式的悬崖,两边都是崖。

    房价要是大涨,生育率就别指望了,年轻人直接天然绝育了,过个10年到20年,人口危机一出现,后果很严重。

    房价要是再大跌也不得了,那些已经买房的人,尤其是2017年之后高价买房的这一波人,基本上都是把杠杆拉满上车的,房价要是跌个30%,这些人的财富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清零了。

    现在就是和稀泥,看到往哪边倒了,就赶紧拉那边拉一下,不能让掉下去。

    在没有达到彼岸之前,一样会很危险,因为你不知道会不会来个大鸟,把你推到崖底下去。

    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另一方面,这段时间那么多大企业都在裁员,而且这些企业大都还是在一线城市或者说江浙等富裕的地方,再加上单位降薪叠加在一起,这些实实在在的降薪是发生着的。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楼市里面的购房主力。这部分人降薪了,一线城市和江浙那些房价高的城市,接盘侠的数量肯定会有所减少,对楼市不可能没有影响。

    如果说地方上拉房价也不好拉了,这个时候城投公司的钱都快没了。你看,刚刚发生的第三次土拍明显都是城投公司在撑着,大房企已经很少了。

    相信明年一线城市城市有可能还会涨,但不会相信会大涨,更不相信会普涨。

    02、现在的无锡和南通楼市一线城市房价也不会永远涨的,买错时间点了,一样是会亏的。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2017年上半年一线城市重拳调控后到2020年上半年,这三年的下跌周期。

    要知道在那三年里面,首都房价从2017年的高点,低的时候整体均价跌幅在20%以上,部分小区房价跌幅30%,甚至哪怕到了现在,有一半以上的小区房价都没有回到2017年。

    还有上海、广州,也都是整整跌了三年。不知道房价整体跌幅在20%到30%,算不算一线城市房价明显下跌呢

    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无锡楼市。

    无锡现在降价的主力是新房楼盘,开发商的资金链都很紧张,地价那么高,成本压缩的比较低,如果无法做到快速周转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大概率就是要亏的。

    在这种情况下,无锡的新房降价幅度会比较二手房更加的明显。虽然说,无锡现在有新房楼盘对外说要收回折扣,但实际上只是一种逼单的手段。

    无锡新房房价下跌,已经不是单一某个楼盘的事情了,而是大部分无锡的新房楼盘都在降价。

    无锡以前是个房价洼地,2015年的时候房价才6千多一平,而现在无锡楼市里面滨湖区平均房价都达到了2.1万,梁溪区平均房价也达到了2万。

    想一想,无锡能有多少高薪岗位提供给外来年轻人。所以说,现在的无锡房价,对年轻人已经不友好了。

    无锡楼市还有一个二手房指导价,虽然目前二手房指导价的范围比较小,但有这个在,就可以说无锡的二手房房价没有大涨的预期。

    买房以后房价不能大涨,那么买房的人会少很多的。

    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再说说江苏另一个城市,现在的南通楼市。

    南通楼市这段时间卖出去了好几块地,看着楼面价也不低,比如说是启东那边一块地就以楼面价9500多价格卖出去了。

    从这个价格上来看,南通楼市好像回暖了,但实际上再看一下是什么公司买的地,就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了。

    南通房价过去这几年快速上涨,离不开那些外地的大房企,而现在南通卖地的时候,几乎看不到这些大房企的身影了。

    会去买地的,基本上都是以本地的小房企为主。

    这说明,南通楼市已经被那些外来房企榨干了,他们对南通房价未来走势没有信心了,所以才不拿地了。

    南通的待售二手房数量被房产中介下架了不少,不然的话南通楼市没有限售,现在的待售二手房数量都有可能达到了10万套。

    南通房价想要维持在高位,不能光靠棚改拆迁,也不能靠炒房客,结果支撑点还是要靠实际的刚需购房者才行。

    房价涨到这个地步,崇川区房价平均都达到了2.1万,这已经是潜力都被透支了。

    03、房子是一个流通媒介深圳楼市今年算是一线城市里面最悲催的了,从2月份开始,楼市就一直降温,11月二手房市场稍微回了那么一丢丢的暖,从不到2000套的成交量涨到了2000多套。

    这就把很多深圳炒房客开心坏了,都已经忘了深圳当年可是一个月卖出去8000套二手房的顶流战绩,结果深圳看到11月二手房成交回暖了,于是就又甩出了一个全新的二手房交易模式。

    这个模式之下,二手房想要变现的难度,又增加了,以前一个二手房可以委托N家房产中介给你卖房,而现在只有选一家房产中介帮你卖房,结果这个月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又跌下来了。

    二手房都那么冷,深圳的新房自然就不用说,各种输不起要退房的人都变多了,而且新房供应量还越来越多,未来这段时间有可能又要增加6000多套的新房供应量。

    今年深圳三次土拍都很成功,意味着明年新房供应量还会继续保持高位,深圳还有一个房地产税试点的利空没甩出来,深圳炒房客估计还要被按在地上摩擦一段时间。

    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都说现在经济下行,大家收入下降,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现象,很多人有了一笔钱,就会想要投资保值,标的物很明显就是房子。

    因为长久以来房子保值,至于为什么保值大家都懂,也不必多讲了。

    但房子是个金融商品。

    所谓金融商品,也就是他的价格高低影响不到供求关系,能影响到金融产品的供求关系的,是预期收益率。

    也就是房子只要涨,不管他贵不贵,都有大把的人买,因为保值,房子只要跌,就是不好卖。

    跟股市一个道理,大家都追涨杀跌,没听过买股票专门挑股价便宜的买。

    房子在经济流通中占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流通媒介。

    任何人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会把所有钱拿去买房子,让钱再次进入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早些年,都是“我家几套几套房”,没听过“我家XXX万存款”对不对。正是这种观念,使得房子在经济活动中占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任何人,都不存钱,钱够多,就买房子,然后这笔钱通过房子继续流通,不停地在社会里运转,永远停不下来,给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做生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2021年3月4月,市场非常好,仿佛回到了2017年。

    但是从6月之后,消费市场一下子就变了,大家手里都没钱了,至于为什么,想必大家也都知道。

    很简单,大家有钱都不买房子了,货币的流通受阻。货币流通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大降低,导致大家“钱少了”。

    现在银行一天十个电话,问你要不要借钱。

    网上最多的广告就是消费贷广告,那么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房价下跌,都在持币观望,把钱放银行和金融机构。

    也就是发生了储蓄行为,可是,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无限的财富和收入。

    现在很多人有很多钱,但是房子不能买,消费又花不了那么多,那么就只能存着。

    如果你有300万放在银行里,银行又贷不出去,那么很明显,300万就真的只是300万。

    也就是说,这300万他停止流动了。如此就会有越来越多的300万,他躺在银行里,银行又贷不出去,于是大家收入就会下降,经济出现下行。

    因此,其实钱还是那么多钱,我国今年3月经济火热的时候,M2和10月经济低迷的时候是差不多的,230万亿左右,钱没变少。

    只是因为房子在经济中的作用(货币媒介)消失了,于是流动性受阻,导致大家收入下降,这其实也就是货币“流动性”的意义。

    04、总结为什么房价不会大跌因为房地产市场会自我保护。

    如果房价跌到成本线附近,拿地建房无利可图了,自然不会再有企业愿意拿地建房,房子的供应量很快就会趋近于零,大家也就买不到房子了。

    如果一套房子成本价是100万,房价跌到120万,房企就已经几乎无利可图了,如果房价继续往下掉,房企就得亏本,亏本的买卖还有人愿意做吗

    如果房价大跌,买了房子的人都会成为接盘侠,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买房,房子的需求量会大幅度下降,房地产市场就会自我熔断,交易也就几乎停止了。

    所以说,房价不可能大跌,就连长期缓慢下跌都很难,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房价不可能大跌:因为通货膨胀下,建房成本在不断上涨

    有的时候真的会想,这几年那么搞棚改拆迁,虽然的确在短短五年内,把全国所有城市的面貌都焕然一新了,没有哪个城市这五年来是一成不变的,哪怕是十八线的小县城,都修了崭新的体育场等等的。

    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房价涨的那么高、一部分年轻人注定要为这些房价买单、生育率也跌至了谷底、贫富差距也变的那么大、社会上怨气明显比以前更多了等问题。

    付出了这么多代价,换来了这五年的房价大涨,值不值得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