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中银薪钱包货币放多少(银行理财收益率“翘尾”突破47%的产品多起来)

日期:2023-05-17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银行理财收益率“翘尾”突破4.7%的产品多起来

    临近年末,银行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现“翘尾”行情,其中理财预期年化收益首次突破4.7%的信息又广受关注,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有这样的收益当然是好事。那么,锡城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收益情况到底怎么样与同类型的产品相比,收益率不同情况下,市民又该如何选择呢

    走访: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7%的产品多了起来

    根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79家银行共发行了1796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71%,较上期上升0.02%。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银行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开始回温,有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呈现了“突破5”的趋势。

    以苏州银行为例,记者在其理财产品列表中看到,目前该行期限为91天、认购起点5万元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4.95%。而364天的产品预期收益率更是达到了5.1%。苏州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这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回暖状态,“其实从年后就已回到了4%以上的水平,尤其是一些中短期产品的收益率涨得还很厉害,后续还有上涨空间”。

    走访发现,银行理财收益率超过4.7%的已不算罕见。而其他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样有一定程度上升,这些银行现在主力推广的一些产品的认购起点金额均为5万元至100万元,年化收益率从4.7%到5.4%不等,收益率已高于往年同期表现。有投资者向记者透露:“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超过5%的产品多了起来。”

    从中国建设银行无锡分行了解到,该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节节走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设银行突破4.7%的理财产品约有十种。该银行推出一款“乾元添福”理财产品,产品的发售日期是12月7日和12月11日,起购金额均为10万元,产品期限分为两款,“乾元添福”第433期理财产品,期限为50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乾元添福”第539期理财产品,期限为18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4%。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记者发现互联网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在稳步上升。余额宝近一月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从3.89%升至3.99%。中银薪钱包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从一个月前的4.212%升至4.478%。

    提醒:投资者不能再做“甩手掌柜”

    11月17日,央行与银联会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着一行三会统筹资管监管新规的最终落地,市场预期已久的终结刚性兑付正式进入倒计时。“刚性兑付”作为资管行业“内规”,是指资产管理产品应按合同约定向投资者分配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资管公司需要兜底处理。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据新华社12月5日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11.9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83.44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如此受欢迎,很多投资者看中的就是“稳赚不赔”,即使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银行也会垫钱补足。

    事实上,对于投资者来说,打破刚兑意味着以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旱涝保收”,固定收益将变成浮动收益,有可能拿到比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拿到比较低的收益,甚至有可能亏损。

    当然也不用过于担心。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建立打破刚性兑付的制度性安排,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上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仍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率适中的产品。在实际运作中,因为产品亏损需要银行自掏腰包的案例也很少。

    某银行一名理财经理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属性没有发生变化,需要改变的是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不能再像原来那样买完产品就变成“甩手掌柜”,坐等收益到手。此外,也要时常关注收益率的波动,购买理财产品要多操心更用心,才能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

    建议: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

    一边是银行理财预期收益再创新高,另一边是央行表示理财产品需打破“刚性兑付”,往后投资者要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市民王女士近日在本地一家银行购买了一份半年年化收益5.1%的理财产品。她表示,即便以后银行没有保本理财了,依然会选择银行理财产品,“银行还是比其他理财机构保险,虽然收益不高,但资金安全最重要”。

    除了安全,不少投资者买银行理财产品,还因为期限短,不少产品两三个月就能到期拿到本息,如果有什么事急需用钱,也不至于等太久。

    “购买理财产品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流动性需求等,以选择适合的产品。此外,还要了解预购产品的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产品的流动性安排、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等细节”,业内金融人士如是说。

    业内金融人士表示,购买银行理财要注意五个“不等于”,即: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投资理财不等于投机发财。业内金融人士也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仍需根据自身风险评级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覃丽亲)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