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为什么说货币是央行的债券(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日期:2023-05-17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货膨胀都是把我们逼上投资之路的第一个原因,但其实通货膨胀是最好理解也最不重要的那个部分。

    对于投资篇最开始的部分,我们必须搞懂财富在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牢记财富的第一性原理:赚钱要靠创造价值。

    今天把通货膨胀这个基本概念彻底了解,没有任何人可以在我们面前玩弄这个数字游戏!尤其是以理财之名行洗脑之实的自媒体。

    货币+交易

    《用底层思维认识赚钱:不靠认知,靠的是创造价值!》一文中,我们了解到:交易对双方都有好处,货币充当了中间物,极大地促进了交易的发生。

    在一个社会中,自愿的前提下,交易越多,社会总剩余越多,整个社会的发展就越好。

    所以,发展经济的方式,就是促进交易,想尽一切方式,跨越空间、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改变陈旧观念,从而促进交易。

    每次交易,都会产生货币的流动,所以交易的繁荣程度,可以由货币的流通速度来判断。

    货币的流通速度越高的地方,货币的效率越高,社会的经济也就越繁荣。

    货币的全部作用就在于流通,我藏在褥子下面的人民币,如果一辈子不花,那这部分钱就等于退出市场流通了,就等于没有这部分钱。

    显而易见,发行的货币,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两回事,前者是货币,而后者是通货。

    继续之前,我们要先了解银行这个重要概念。

    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银行的原理

    银行是个好东西,最开始出现仅仅是为了解决异地存钱取款的问题。

    重金属货币通行的时候,上街买俩包子带几个铜板还好,但如果需要做个大买卖,数千公里的距离,带着货过去带着钱回来,一路上辛苦还是好的,就怕劫道。

    所以就出现了银行,支持异地存取款,这下商人方便了,每个大城市都有这家银行的办事点,拿着一张没法伪造的凭据,就可以取钱。

    因为在这个时候,银行本身有实体货币作为储备,所以凭据逐渐变成人人认可的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成了货币。

    光是异地存钱取款、安全储存的作用,银行就极大地促进了很多以前很难完成的交易,现代社会的银行卡、信用卡、网络支付,进一步促进了交易。

    提供了方便保证了安全,银行这个服务是不是应该收费呢还真有可能,最早的银行,存款是收费的。

    但很快,银行家就发现,当人们习惯了把钱存在银行,用的时候才取出来,存着的这一笔钱就可以去放贷啊!

    放贷这个环节,直接导致货币的流通逻辑全盘变化。

    拿来别人的存款,给别人放贷收利息,银行就赚利息钱,主要的成本是怎么让别人来存款而不是取款怎么让别人来贷款还能顺利收回

    银行的功能也是正面的,我藏在褥子下面的人民币,如果一辈子不花,那这部分钱就等于退出市场流通了,但如果放到银行,我也能赚一点利息,这部分钱还能给有本事的人去创造价值,钱相当于还在市面上流通。

    赚钱的生意大家都想做,所以很快就有了很多银行,发生了竞争,银行纷纷承诺给存钱的人高利息(高息揽储),并把存款投资给高风险高收益的人和项目。

    咱先不提万一贷款收不回来的事情,如果银行全部的钱都被贷出去了,存款人来取钱怎么办如果银行大部分的钱都被贷出去了,很多存款人来取钱怎么办如果大家发现某个银行取不出来钱,更多的人来取钱怎么办如果大家开始恐慌,所有的银行都不信任了,都要取钱怎么办

    银行必然是要放贷的,任何一个银行都经不起所有的人都来取钱。

    银行最重要的就是信用和信心,大家按需取钱,银行可以慢慢调剂贷款,大家一起来,谁都顶不住,银行只能破产,贷款也追不回来,大家一起倒霉——这就是金融危机。

    银行业摸索着发展出很多应对方式:同行之间互相帮忙(同行拆借)、维护信用、保证一定的存款(准备金)……而最重要的就是央行的无限流动性保障。

    只要抗住信心不足最初期的取款潮(挤兑),允许银行慢慢收回贷款,大家的本金利息一分不少,但如果逼着银行还钱,银行马上就死给你看!

    央行的无限流动性保障也是现代才有的金融手段,只要有一个最值得信任的机构,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承诺对某一个银行发生挤兑时保证提供无限量的流动性货币支持,大家还有什么好恐慌的,该吃吃该喝喝洗洗睡,也就没人急着要取钱了。

    这样的保障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而不是为了银行家无所顾忌地放贷,所以,也有央行也对银行有要求:上缴一定的钱作为准备金,同时银行要满足自身的钱要不低于一个比例(巴塞尔协议),防止盲目扩张。

    银行的部分到此为止,我们继续梳理货币的逻辑。

    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银行是货币的倍增器

    在银行出现之前,通货就是所有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出现之后,逻辑复杂了很多!

    银行存款既方便又实惠,很快大家都习惯了将钱存在银行中,银行付出2~3%的利率,就有权利把存款贷出去。

    假如,A年终奖发了一万块钱,很快就存银行了,银行将这一万块钱贷给了B,B去进货把钱给了C,C又存进了银行,银行继续把这一万块钱贷给了D,D去买了小车钱给了E,E又存进了银行,银行继续贷给F……

    此时A的一万块钱还在吗还在,他随时可以取出来,银行有应付取款的准备金。

    银行欠了三万块钱,来自A、C、E,同时又把三万块钱贷给了B、D、F,本来只有一万块钱,在银行的魔术下,市场上多了三万块钱,如果这个循环一直进行下去,理论上可以有无数的钱。

    如果A直接借给B,B付钱给C,C借给D,D付钱给E,E借给F,其实效果和银行是一样的,货币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流通。

    但实际中很难操作,借钱给别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是不敢借的,利息也不好定……这就是交易成本,而银行作为一个专业机构,可以统一管理风险评估、放贷、收款……这一系列流程,还记得吗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负责,效率就会大幅提高。

    我们有了钱就去存款赚利息,一点都没有心理负担,但很难做到有了钱借给别人赚利息。

    银行做的事情就是让货币流通的速度巨幅加快,以至于大多数本来应该在床头、柜脚、鞋盒、保险柜的货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而流通的速度越快,等价于货币越多,让更多的交易发生,经济就会更繁荣。

    M0,M1,M2……

    经常看到的这几个概念就可以顺手理解了。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让我用人话翻译一下。

    M0,就是不算银行存款的,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存了的款,又被银行放出去了,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透明的,只是一个借款的中介。

    M1,在M0的基础上加了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拿出去消费了,流动性很棒,对于储户就和钱基本一样(只要银行能兑付);而因为储户随时可能取,所以银行不敢把太多放出去,必须留下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应付取款,这部分存款的倍增效应较差(所以利息也低)。

    M1比M0多了更不像钱的活期存款,但这些存款在银行的操作下确实也能当做钱花,就像刚才的例子,社会上因为银行的存贷业务,钱变多了。

    同理,M2多了更更不像钱、花不了的的定期存款,这部分钱银行可以更放心地多贷出去,但储户不能随心所欲地花了,货币在储户手上流通出去,变相增加了货币的量。

    以此类推还有M3、M4、M5,甚至包含债券、房地产、股权……

    数字越大,代表的货币供应量越大,同时流动性也越差,实践中最常用的最好用的就是M2。

    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金融危机

    回到现实,银行比概念里的更复杂。

    央行规定,收到的存款,要以一定比例留存下来,交给央行代为保存,用来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支撑,也避免银行家为了利益不顾一切,这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一万块钱,在银行不受节制地放贷,银行可以产生一百万的存款和一百万的贷款,而银行手里没有一分钱,就可以赚一百万的利息差。

    但如果有一个人想在这个时候取钱,银行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最终导致破产;而银行家在这之前早就赚得盆满钵满。

    出了问题,引发同业的恐慌取钱,轻则银根收紧通货紧缩,重则严重及对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我们知道贷款可以将货币倍增,同样,收款也会将通货减少

    要找央行救市,说“现在不是分责任的时候,大家要一起挽救人民的财产”,央行也只能提供流动性,为了避免金融危机。

    银行业就是如此,赚了是银行家的,亏了大家一起买单,过大的银行甚至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倒了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央行既不想危机出现,也不想为贪婪的银行家擦屁股,最好的方式就是:监管。

    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尤其是银行,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通货的膨胀和紧缩

    上文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如何让流通货币变多

    让贷款多一点就好了嘛!

    有调整利率的,利率低了大家就愿意贷款;有调整准备金率的,准备金少了银行就有能力多贷款;甚至央行给所有银行下个文件或者带个话,银行就会屁颠屁颠去多放贷。

    央行也可以亲自下场,创造货币购买债券和股票,市场的钱就多了。

    我们先解决如何衡量通货量多还是少的问题。

    首先,一定不是去判断货币的发行量,前文提到,货币多和通货多是两回事。

    其次,也不是判断货币的流通数量和频率,即使是互联网时代,也很难监控每一笔交易,从而规划出一个合适的通货量,但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指标。

    当市场上钱太多的时候,市场上的人就能感受到,从而影响物价上涨,同理当市场上钱太少的时候,物价又会下跌。

    物价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通货量,而是商品量;商品量越多,通货量越少,物价越低。

    通常将物价上涨视为通货膨胀,物价下跌视为通货紧缩,为什么采取物价这个观察量,我们继续探索。

    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要按照什么标准调整通货呢

    历史经验是3%左右的轻微通货膨胀,这个发现的过程也很有趣。

    首先,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一直不变(或者在减少),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结果一定是缓慢的通货紧缩,大量的商品降价。

    明末,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开始减少,名门望族都喜欢带着银子下葬,导致市场的货币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间接导致了社会动乱。

    大量的商品降价难道不是好事吗当然不是,如果你在一个商品持续降价的社会,你会怎么做呢毫无疑问,把钱藏着不花。

    但我们知道,货币不流通就等于没有,通货越来越少,货币相对商品越来越贵,大家越不想花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没有交易,就没有社会剩余,经济就没法发展。

    美国的大衰退就是一个绝佳的通货紧缩的案例,央行不作为导致美国整整五年的经济衰退,此后,大家都意识到,要严防死守通货紧缩。

    那严重的通货膨胀好吗社会上都是钱,充分交易,有利于经济发展

    如果你在一个物价飞涨的社会,最佳的策略就是一有钱就换成东西,而整个社会会因此迅速交易,按照刚才的说法,难道不是大好事吗

    可惜别人也不是傻子,你想把钱花出去,但是没人想要,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让货币失去信用,大家不相信它可以储存价值,货币不会被接收,最后只能擦屁股。

    货币不被接受,交易就会回归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效率极大降低,社会动乱难以避免。

    通货不能减少、不能不变、不能快速变多,那通货稳定随着社会商品的丰富程度增加可以吗

    理论上可以,但还有问题。

    如果整个社会有一亿货币,都被拥有者存在银行了,然后被贷给了愿意贷款愿意创业的人。

    然后这些人就倒霉了,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永远不可能赚回超过一亿的钱,用来还本付息,必然有些人要倒霉,还不上钱,也必然有一些存款拿不到利息……

    解决方法也简单,让通货的膨胀速度稍大于存款利息,比如存款利息2%,贷款利息3%,通货膨胀控制在4%,创业者总体赚1%,银行赚1%。(仅为示例)

    轻微的通货膨胀还有其他的好处:

    首先刺激消费,钱在贬值,促进交易的发生,而又不至于严重到失去货币信用的程度。

    其次,刺激消费就会刺激生产,经济就走入了良性循环。

    最后,通货膨胀毕竟是某种程度的税收……

    而事实上,适度的通货膨胀(2~4%)有利于经济发展,已经是经过验证广为认可的经济规律了。

    总结来看,为了促进交易,坚决不能物价降低通货紧缩从,其次也极力避免严重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以免失去货币的功能,最优的方式就是适度通货膨胀。

    最后

    现在,我想,大家以后看到很多玩弄数字游戏的就可以拉黑了。

    比如有人说“这些年货币总量翻了几百倍用以论证通货膨胀的严重”,发行货币量增加≠流通货币量增加≠通货膨胀,至少中间还有银行的倍增效应、社会总商品的增加、人们的观念变化、金融工具的发达……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对应关系。

    我遗漏了什么

    这个逻辑链有点太长了,不难理解就是长,核心就是:搞懂,并接受通货膨胀,这是投资之路的开始。

    通胀其实不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保证了更多的企业家精神,而这种企业家精神,才是我们投资的基石。

    是的,别人的企业家精神,是我们的投资基石。

    这篇5000字,四小时,感觉和主线偏离越来越大,吐血。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