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特征(央行: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日期:2023-05-17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据证券时报,4月2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会上表示,总体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邹澜强调,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经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据证券时报,4月2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从总量上看,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从利率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力度,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将保持平稳。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4月20日,央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银行不在新发放资金,但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3~5年,即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

    近年来,人民银行注重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比较多,尤其是去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稳经济大盘,针对特定的领域出台了多项新的工具,包括支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保交楼等。

    “央行会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变化。”邹澜表示,多数的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在实施期结束时,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经有效提升,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

    邹澜还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的是牵引带动作用,激励商业银行迅速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其加大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投放,后续可持续的商业银行贷款,才是金融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关键所在。通常还有其他宏观信贷指导政策,会继续巩固成效。

    此外,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的稳定性。同时实施好多项人在实施期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持续的支持。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