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存款货币包括(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日期:2023-05-16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中国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北京住户人均存款最高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在不同类别的存款当中,住户存款增加的贡献最大。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2022年末,广东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30万亿,达到32.24万亿元,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突破30万亿的省份。


    在人均住户存款指标中,北京的人均住户存款高居榜首,达到了26.78万元,其次为上海的21.16万元,浙江以12.74万元领衔除直辖市外的其他省份,其次为江苏10.72万元,山西9.48万元,河北9.31万元。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

    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

    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存款”就等于是“储蓄”吗

    关于居民存款的高增长,目前一般观点存在三个理解误区:


    一是把储蓄与存款混为一谈。

    二是认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居民在疫情期间“节省”导致的。

    三是有观点认为居民疫情期间不买房不买股是推动居民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首先,储蓄是一个实体经济概念,收入减去消费,剩下的就是储蓄,而存款是一个货币概念,在货币理论框架中,贷款创造存款。因此,天量存款并不表明居民有天量储蓄。


    其次,疫情期间,人们是节省了一些开支,比如旅游,但从整体上来看,居民整体收入在下降,也就是除去开支后可用于储蓄的资金在减少。有报告显示,63%的低收入阶层没钱满足基本的消费,那么,他们哪有能力来增加储蓄呢


    再次,疫情期间,人们是不买房、不买股吗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巨额存款”来源及背后的启示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中有79%是定期存款,2022年持续至今的投资者疯抢大额存单也是存款定期化加深的一大表现。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

    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

    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无论宏观经济数据或者统计数据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现实,那就是天量存款的增加,并不表示居民储蓄增加,更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产生大量的储蓄存款。真相恰好相反,2012至2021年间主要经济体的GDP消费占比结构,中国居民消费率只有38%,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是老百姓不愿意消费,而是有三分之二的老百姓没钱消费。


    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释放的超额储蓄或达5000亿元至6000亿元。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若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较快、增速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较快,超额储蓄就会较快较多地释放一部分,今年的储蓄率会明显下降。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


    目前累积的居民超额储蓄能否回归银行理财明明称,结合中国广义理财市场的历史经验和海外情况,能否回归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储蓄可能流向消费和不动产投资的规模,银行理财对标其他类型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储蓄的性价比优势,银行理财及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增长机会等。


    有存款不等于必须投资,“存款”不是“储蓄”!别忽悠我们消费。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存款”是否就等于“储蓄”市场是否会迎来疫情后的一波市民消费高潮关键还是看政府部门如何激活市民的消费欲望,毕竟有了欲望,才能够让人冲动消费。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