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的关系(为什么在中国永远不存在通货紧缩)

日期:2023-05-15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大有学问#

    为什么在中国永远不存在通货紧缩

    1、在中国,永远不存在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现象,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

    2、如果用CPI指数下跌来衡量中国进入了通货紧缩,那么通货紧缩在中国将是常态。

    3、如果中国存在通货膨胀,那一定是资本或国际热钱临时炒作起来的。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此定义来自互联网)

    1、通货紧缩(deflation) :指在现行价格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致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于是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转慢,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水平下跌。

    2、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

    3、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①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

    ②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③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此定义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CPI及其分类指数还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资产、负债、消费、收入等实际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2、一般定义CPI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CPI持续低于1%,就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3、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增长率=(现期CPI-基期CPI)/基期CPI。

    四、中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以下数据来自互联网)

    下面我们根据通货紧缩形成的三个标准来分析:

    ①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

    ②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③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1、通缩判断的第一个标准: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①、1月货币供给量。

    2023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和2.8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2023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月多4.66万亿元。

    ②、2月货币供给量。(以下数据来自互联网)

    3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M2同比增长12.9% 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9%。

    金融统计数据方面,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

    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来看,初步统计,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

    ③、3月货币供给量。

    数据1:2023年4月11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继续延续放量态势,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另外,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8万亿元,同比多增7079亿元。

    数据2:总体上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

    数据3:货币供应量方面,2023年3月,M2(广义货币)、M1(狭义货币)增速环比双双回落,同比分别增长12.7%、5.1%,增速分别比上个月低0.2个、0.7个百分点。

    数据4: 2023年3月17日下午五点,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央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有分析人士预计,本次降准或释放6000亿中长期资金。


    为什么在中国永远不存在通货紧缩


    结论:2023年1~3月,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一直在增加。

    2、通缩判断的第二个标准: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以下数据来自中国政府网)

    根据下图,2023年与2022年的CPI走势基本相同,环比增长围绕0上下波动。202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3%。


    为什么在中国永远不存在通货紧缩


    3、通货紧缩的第三个标准: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这三个指标反映经济运行的状况。投资、出口与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

    ①、用电需求。

    2023年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2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其中,3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

    分产业看,1-3月,第一产业用电量2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138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用电量3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

    ②、铁路货运量。

    2023年2月16日,光明网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2023年铁路春运圆满收官,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呈现客货两旺态势,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4.15亿吨,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③、新增银行贷款。

    总体上看,2023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

    ④、出口。

    3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1至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同比扩大16.2%。

    ⑤投资:

    国务院新闻办2023年1月17举行发布会,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比较好的关键作用, 2022年,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达到57.2万亿元。2023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⑥、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

    结论:

    1、2022年全年的CPI指数环比都是围绕0上下波动,但是2022年的经济增长率仍然是3%。所以根据CPI指数的下降判断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是不成立的。

    2、如果用CPI指数来衡量通货紧缩,那么通货紧缩在中国将是常态。

    3、如果用CPI指数来衡量通货紧缩,那么在中国会一直都是通货紧缩现象,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所有行业都是严重生产过剩的。

    4、如果用如果用CPI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那么中国永远不可能有通胀现象,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所有行业都是生产严重过剩。

    5、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我的判断是GDP会远远超过5%。如果中国存在通货膨胀,那一定是资本或国际热钱临时炒作起来的。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