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中国金融》|不断深化中非金融合作)

日期:2023-05-15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第二,信用环境困扰中小企业融资。根据非洲开发银行测算,非洲部分地区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部分中小企业以名义价值计算的敞口达到股本的186.7%。尽管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正有效改善非洲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但对孕育中的非洲制造业和其他产业而言,大量涌现的中小企业并不能迅速进入供应链当中,它们的贸易融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第三,传统金融业务发育不健全。从商务部对51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来看,一方面,非洲商业银行业务薄弱。截至2021年末,有830家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非洲展业,但非洲国家商业银行短板明显。一是对公业务稳定性差,主要以存贷款息差为主要收入来源,贷款利率在10%以上者不在少数。在一些非洲欠发达经济体中,银行惜贷现象普遍,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融资,承受更高贷款成本。二是零售业务覆盖率低,非洲民众普遍未开办银行卡,日常生活中只使用现金,无法享受更多便利化的金融服务。纳入统计的51个非洲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渗透率勉强超过20%,厄立特里亚、布隆迪、中非等部分国家和地区至今无信用卡业务,许多国家只有在外资商超、五星级酒店、高档西餐厅才能使用信用卡,整个非洲仅18个国家和地区能使用银联服务。三是跨境业务成本高昂,非洲商业银行间跨境结算不发达,跨国汇款成本高、耗时长,100美元汇款需手续费40美元,耗时两周。由于支付结算畅通是贸易流转、资金融通的基础,跨境结算的梗阻限制了非洲内部跨国贸易的开展。另一方面,保险、证券等业务发育水平低。保险业务方面,非洲共有741家保险公司提供人身险、财产险服务,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多数国家尚未形成保险意识,保险产品渗透率极低,保险市场非常狭窄。证券业务方面,非洲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有独立的证券市场,另有西非6个国家和地区共用设在科特迪瓦的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地区股票交易所,目前共有上市公司1405家。其中,中部非洲9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数为零,洼地现象显著。


    其次,中非在传统金融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积累。2000年8月,为支持中非企业间的贸易融资,我国正式加入东南非贸发行,并持有该行6.28%的股份,成为域外第一大股东并任独立董事。2004年,我国又入股西非开发银行,成为其区外第一大股东。而在商业银行股权合作方面,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8年,香港贝森资本金融控股有限公司(Bison Capital Financial Holdings)为莫桑比克投资支持银行(Banco MAIS)注资认购股份,成为该银行的最大股东。2013年9月,中国民营企业Top Finance成功获得银行营业执照,成为第一家在乌干达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2017年11月,由上海市和江苏省6家地方国有及私营企业在坦桑尼亚发起成立的中资独资股份制银行中华大盛银行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成立,一年后正式持牌,经营范围涵盖银行所有业务,并将在人民币清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开始,银联国际在刚果(金)、肯尼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与当地主要银行围绕工资卡、学生卡发放等方面开展合作,到2019年,银联卡已经被非洲50余个国家接受,受理率近80%。在毛里求斯、塞舌尔、南非、肯尼亚、摩洛哥等非洲经济“优等生”地区,银联卡受理率更是达到了100%,特别是毛里求斯、吉布提、内罗毕这样的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甚至可以接入“云闪付”功能。

    最后,中非金融合作正从银行业向其他细分领域挺进。商业银行通常是金融业的基础所在,但在非洲部分金融业务基础较好的区域,中资金融机构已向着开展综合金融服务迈出了脚步。2022年4月,中国银行南非约翰内斯堡分行就同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JSE)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资本市场合作。在保险业方面,复星集团通过收购千禧银行和忠诚保险公司股份间接参与莫桑比克的金融保险业务。


    二是加大传统金融业务布局。根据非洲各次区域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多方式梯次推进相关业务。通过参与股权多元化改革、设立合资机构等方式,在银行及保险机构较集中的东部非洲、西部非洲和资管及保险业务基础较好的南部非洲积极扩大业务和产品线合作,提升银联卡在南部非洲的使用率,推动中资资管、保险产品落地。应特别注意利用毛里求斯金融高地的地位、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独特辐射力和中毛合作积累,通过加大分支机构设立和业务布局力度,在“西印度洋—东非”地区形成业务支点。同时,借助北部非洲在上市公司孵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大证券业务领域探索与合作,为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并购重组提供便利。针对北部非洲、中部非洲商业银行数量不多的短板,发挥刚果(金)中刚非洲银行示范效应,尝试在域内相关国家设立中非合资商业银行,推动当地民众金融服务享有的便利化,并借助卡萨布兰卡覆盖非洲50个国家的业务网络优势,推动非洲内部跨境业务发展。

    三是重视金融制度衔接。2021年流入非洲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资本达30.4亿美元,约占当年度非洲吸收投资总额的60%,金融科技助推了非洲普惠金融的实现,但也使相关监管框架面临挑战。同时,非洲不少区域金融中心正尝试通过与世界金融中心建立制度衔接以获取发展经验,形成了“卡萨布兰卡—伦敦/卢森堡/新加坡/上海”“内罗毕—迪拜”“卢旺达—伦敦/卡萨布兰卡”等合作关系。此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发展议题、和平议题、气候议题等又使非洲的公共金融管理面临更为复杂的议程叠加,亟须获得先进的规则、规制、经验和标准。因此,在未来的中非金融合作中,应围绕上述方面稳步扩大金融运行规则、业务规制、管理经验和相关标准的对非衔接。利用我国十余年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经验助力非洲提升金融科技领域治理水平。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中非金融合作相关联,注重制度层面上的协同与衔接。积极深化“卡萨布兰卡—上海”绿色金融合作框架,在实践和研究分享基础上探索绿色金融规则标准方面的融合创新。

    四是培育金融经济领域友华力量。中非金融合作既是契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保证中资企业在非洲经营中金融需求的必要,也是推动中非更深层次人员往来、培育友华力量的需要。历史上,华人华侨在非洲的艰辛开拓,为许多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的平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在毛里求斯于19世纪30年代废除奴隶制后,华商交换经济的发育和发展就事实上保障了该岛屿经济体的社会平稳过渡。未来,应继续借力中非“能力建设工程”,借助非洲高端人才研修研讨、中非留学生就业直通车等平台,积极开展非洲金融人才培训,通过向非洲金融专业人才展示中国成就、揭示成功奥秘、传播友好交往历史,增进非洲金融、经济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中国金融发展历程、金融制度建构过程的认识,在非洲经济金融领域营造对华友好氛围,培养友华群体。

    [本文系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项目“毛里求斯华商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区域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0-S0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植凤寅)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