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货币和资本的本质区别在于(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经典摘录)

日期:2023-05-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经典摘录(因翻译和选择性摘录原因,可能断章取义,不过我们对宏观事务的认知其实都是管中窥豹,无伤大雅):


    现实的建议,货币的自由交易

    欧共体各国,以及欧洲的全部中立国,有可能的话加上北美国家,通过一项正式条约,互相承诺,不对彼此之货币跨越其边界线的自由交易、以及在其境内合法设立之任何机构,自由地开展银行业务设置任何障碍。

    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允许人们自由地使用这些国家中任一国发行之货币;

    也需废除限制货币在这些国家之间流动的一切形式的外汇控制或管制。


    这一建议方案,不会妨碍货币财政当局采取一切有利于经济健全运转的措施,或者那些长远而言有益于大多数人的措施;

    但却能防止货币当局控制价格;

    充分暴露货币当局其所发行之货币的币值贬值现象;

    防止货币当局为了“保护”它们发行的货币而进一步采取的那些长期有害的手段,

    充分暴露,因货币当局自己的错误而导致的商业环境恶化、货币、资本和其他资源外流等情况。

    这一方案的全部意图和目的在于,只要一国之货币当局胡作非为,则其所发行之货币就将可能被驱逐出本国流通市场,通过竞争来要求货币当局奉行明智的政策。


    这一建议是现实的,但这一建议的原则上如果经过充分讨论,是可以被认可的。然后是对于原则的广泛讨论。


    一,货币垄断

    货币垄断发行制度具有一切垄断行为的弊端:你即使对于他们的产品不满意,也必须使用,最重要的是,这种制度禁止人们探寻更好的方法。

    如果公众明白,为得到在日常的交易中仅使用一种货币所带来的便利,而付出了周期性通货膨胀和币值不稳定的代价,他们很可能会发现太不划算了,因为这样的一点便利,就失去了获得更为可靠的货币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却被政府的垄断剥夺了。


    自罗马时代到形形色色的纸币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的17世纪,铸币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不断贬值的历史,或者是铸币的金属含量不断减少、因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不断上涨的历史

    迄今没有人撰写过有关这些发展变化的完整的历史,事实上,这部历史必将是一个过于单调而令人压抑的故事,而我以为,说这部历史总的来说就是一部通货膨胀的历史,应该并不为过。


    金属块只有在打上了正当的权力当局的印鉴之后,才被认为是真正的货币,尽管经验总是证明这种想法不对,但这种“价值强加”(valor impositus) 是中世纪的现实,即所谓:正是政府的法令赋予了这些货币以价值。

    事实上,“任何有关法币的法律就其本性而言都‘有犯罪嫌疑’。”

    而,如果没有了金本位制之类的制度约束,我们更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权力当局发行的纸币,因为:

    1再也没有比下面这一点更可疑的了: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的政府能够令人满意地操纵纸币价值;

    2权力当局要让人民都接受纸币这种廉价的诈骗方法,就不可能不使用最残暴的手段将其强加于人民。


    必须由政府(通常说的是“国家”,为了好听一些)来宣布什么东西可以成为货币、仿佛政府是在根本不存在货币的地方人为地创造出一种货币,这种迷信可能源于下面的理论:货币这样的工具必须由某个最初的创造者“创造出来”并赐给我们。

    这种非经有意设计而不能产生有效制度的理论应该早就被撤下了,法律、语言、伦理这些伟大的人类制度等早已证明了这样的信念——社会演进过程会自发形成秩序。

    即使政府不掺合货币的事情,社会也能够、并且确实曾经形成过货币,甚至是极为令人满意的货币,尽管这样的货币却经常不被允许长期存在。(笔记,比如西汉初年、香港)

    既然我们信赖杂货店老板卖给我们的茶叶的分量,我们也相信面包店主卖给我们的面包的分量,那我们也可以信赖某公司或企业根据其风险、利润来供应我们的货币。


    无论如何,至少在和平时期,政府都不应当比私人部门更有理由、更有权利获得其所欲求的东西。(笔记,法律面前,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平等)

    在货币领域,,不想禁止政府去做任何事,除了不要阻止其他人去做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笔记,政府不要限制跟政府竞争的人或事)


    二,货币的含义、特征

    1,货币与非货币之间,并无清晰的区分。

    法律一向试图要作出这样明晰的区分,然而,一旦我们考虑到货币历史的演变过程,就会发现,根本不存在这样淸晰的区分。

    我们用一个名词来描述货币,其实是个不幸的事情;如果“货币”一词是个形容词的话,可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现象,这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不同的东西可能具有的程度不等的某种属性。

    同样,人们也可以作出法律拟制(legal-fictions):存在着一种清晰界定的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可以与其他东西严格淸晰地区分开来。

    这样的一种拟制,旨在满足律师或法官的工作,但在人们探讨与货币有关的事件的典型后果的时候,这种拟制从来就不能成立。

    习惯或者法律拟制带来的习惯,要求只有政府发行的那唯一一种“货币”可以被称为该国的“货币”的时候,就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我们没有必要在货币与非货币之间作出非常清晰的划分。

    我们所研究的其实是,其被人接受的程度不等的一系列对象,这种程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向较低水平递减直至那些显然不能充当货币的东西。


    2,货币价值稳定性

    货币乃是一种“支付手段”的定义,则纯粹是同义反复,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预设了以该货币发生之债务。

    现在更为人普遍使用的说法是,货币是流动性最髙的资产,需要具备购买商品与服务、价值储藏、作为延期支付之标准、作为会计单位记账等等功能。

    而尽管乍一看,货币的不同属性对于其不同的用途而言,似乎都是可欲的,但我相信,事实将证明,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才是主宰一切的

    我们所说的“货币的价值”,确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货币保持稳定,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科学的意义上严格地说,并不存在货币的价值十分平稳这样的事情——当然,也不存在别的十全十美的事情。

    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一种等价的比率,或者用杰文斯的话说,是“间接表达一种比例的模式”,价值只能这样表示:我们对一定数量的一种东西的估价与“等价”的一定数量的其他东西相同。

    而对于--般的商品或服务,我们最关心的通常是它们与货币的关系。

    当我们用“价值”一词说到货币本身、说货币价值比较平稳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以它所表示的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不会沿着同一方向大幅度变化,或者说变化很小。


    3,以保持原材料价格稳定为目标而调控货币发行量,从而实现货币价值稳定

    人们可能在乍看之下又一次倾向于考虑用零售价格或生活成本来衡量货币,甚至大多数个人消费者会偏爱某种以这些标准来衡量比较稳定的货币。

    但生活成本因地而异,且会由于不同的经济增长幅度而不断变化,一种更全面的考虑却使我们似乎不应根据上述指标调整货币以使其具有吸引力。

    对于每个企业的经济计算和会计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广泛交易的那些产品,如原材料、农业部门出产的粮食及某种标准化的工业半制成品的价格。这些产品的价格还有一个优势:它们是在定时营业的市场上交易的,它们的价格会被及时地报道,价格尤其敏感,人们有可能据此预计价格总水平波动的趋势。

    事实上,直接以保持原材料价格稳定为目标而调控货币发行量,对于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的效果,非常有可能大于直接以后者为目标调控货币量的效果。


    三,通货膨胀再思考

    在允许若干不同货币的发钞行在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展开竞争的情况下,似乎不大可能出现价格普遍上涨或普遍下跌的局面。

    如果始终存在一家以上发钞行,他们将会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通货供应量,以使该通货的价值始终与一篮子被广泛使用的商品的价格水平保持恒定,对自己最有利。

    这很快会迫使那些发行其他货币的不太审慎的发纱行不得不停止投机取巧,听任它们的货币币值滑落,假使它们不愿意完全丢掉自己的发钞生意或看着自己的通货之价值下跌为零的话。

    货币不是一种会通过竞争而日益廉价的东西,因为货币的吸引力恰恰在于它始终保持自己的“昂贵性”。


    四,通货膨胀危害再思考

    人们通常突出强调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会被人们最普遍地认识到的、也会被最痛苦地感受到的危害,即对于挣取固定收入者的影响。

    但是,每个人都知道,通货膨胀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影响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只能使不同商品的价格陆续上涨,因而,通货膨胀会改变各种商品价格间的关系——尽管关于平均价格变动的统计数据能够掩盖这种相对价格结构的变动情况。

    通货膨胀对于固定收入者的影响,只是价格结构发生紊乱的一种后果而已,尽管在那些肤浅的观察家看来,这是最触目惊心的一种后果。

    从长远来看,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正常运转构成的更严重的、并最终可能导致自由市场体系无法正常运转的危害则在于,价格结构被扰乱,从而引导资源投向错误的方向,驱使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投资)投入某些项目,而只有在通货膨胀继续加速的条件下,这些项目才会有利可图。

    正是这种效应,导致了严重的失业浪潮,但那些运用宏观经济方法的经济学家们,却经常忽视或低估了这种效应。


    五,中央银行制度及以央行制度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再思考

    1,最后贷款人央妈没有人

    我们提议进行的改革,不仅需要彻底改变那些从事发钞业务的银行的惯例,也需要改变那些不发行钞票的银行的惯例。

    因为后者不能再指望中央银行在它自己的准备金无法满足客户的现金需求之时伸出援手——即使它选择了用某个现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开展他们的业务,也不能再指望该中央银行会拯救它,因为该中央银行为了保持自己的货币之流通,也必须按照跟它竞争的其他发钞行的惯例行事。


    2,不会再次出现私人货币垄断

    尽管成功地确立了发钞行地位的银行的利润非常髙,但对于一种良好的货币来说,这种利润也不会太高,因为这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麻烦。

    虽然,人们今天对于政府垄断发行货币,以及货币上的种种滥权行径都忍气吞声;

    但一旦货币是由“富裕的金融家”“超级富豪”发行的,则对关于这些所谓的垄断者的滥权行为的控诉,就会汹汹而来。

    为了强行夺回这种货币权,煽动家、政治家们就会不断地要求收回他们所谓的银行发钞特权,为让货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官僚们会声称,他们应该分享这笔利润,因为是他们允许该货币在国家流通的,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货币。

    事实一定会证明,一个民主制政府几乎不可能不去干涉货币,它总会明目张胆地进行这种干预。

    所以,我相信,各发钞行会足够明智,会对某种垄断地位敬而远之,控制自己的业务量,可能会变成他们最费心机的难题之一。


    3,货币政策大变样

    货币总量政策、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利率政策都没那么重要了,或者没有存在的依据了。

    在一个给定区域内只能有一种货币,这却绝非货币的本质所在,只有由于政府禁止使用其他货币,才经常出现这种情形。

    多种货币竞争存在时,那种很多时候被称之为货币政策的东西,也就不适用了。

    数量理论预设,在某给定区域只存在一种货币,它的数量是可以通过计算这种货币的同质(或近似同质)的单位而掌握的。

    但如果在一个区域中流通着不同通货,其相对价值也不恒定,流通中的总量就只能根据通货的相对价值计算出来,离开了后者,总量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一个多元通货体系中,并没有货币需求总量之类的玩意儿,,对于不同的通货,会有不同的需求量,但由于这些各异的通货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所以,这些不同的需求量,就不能加总为一个总量。

    对于趋于贬值的通货可能只有很小的需求量(但供应量很大),而对于保持稳定的通货,其需求量与供应量则会相等,至于趋于升值的通货,则需求量很大(但供应量较小)。

    因而,并不存在一个可以被认为对于货币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单一的货币总数。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由于一国疆域内不再只有单一的一种通货,因而,当然也就不再有所谓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了,而人们普遍相信,这一问题给目前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很大麻烦。

    事实上,从某种比较可取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各国各有一套自己的国家货币才形成的一个完全多余的问题,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根本就是个伪问题,不会有任何人担心这个问题,只有那些垄断一国疆域内之货币发行权的机构才会担心。

    利率政策

    随着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垄断的消失,当然也就不再有可能刻意地确定利率了。所谓的“利率政策”的消失,是完全可欲的。

    政府明目张胆地操纵利率以使自己能够廉价地借到资金——这种做法过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会被限制。


    总之,在银行自由发行竞争性通货的制度下,我们今天所说的货币政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存在。

    这样一种制度将会产生一幅完全不同的经济景象:只受自己追求利润之动机驱使的发钞银行,将会因此而比以前任何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甚至比那些号称要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在这种制度下,在一国或一个地区内,不存在可明确界定的货币数量,通货的各发行者则应努力使自己的通货之总价值保持增长从而使公众乐意持有,除此之外,它再去追求任何其他目标都是不可欲的。

    如果我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则当公众能够作出选择之时,他们将会选择那种购买力有望保持稳定的通货,而由此提供的货币,要好于以前存在过的任何货币,这种货币也更能保障稳定的商业环境。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