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货币基金的未付收益(如果说2022年理财亏损是必然,你信吗)

日期:2023-05-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你能够想象22年买理财居然有人至今未回本有些人亏损了,至今还没有明白,钱亏到哪里了以前买理财就和存款一样,稳赚不赔,为什么就去年赔了23年买理财还会亏钱吗

    其实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去年的理财的亏本必然的,一切都是机缘已到!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持续存在!

    如果说2022年理财亏损是必然,你信吗

    有些人肯定会反驳,我在博眼球,危言耸听!那我还是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2022年以前,为啥买理财就没有亏过。

    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去向去分类,银行理财产品大体可以分为固定收益类和非固定收益类,其中固定收益类占比超过94%;非固定收益类比如说。组合类和纯股票类以及风险再高一些的投资衍生品类,那些理财产品加起来不超过6%,所以当大家谈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基本上默认就是固定收益类,也就是投资债券和货币基金这种有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从中国银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演化史说起,最早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合同,实际上是可以明确把保本二字写进去的,同时,银行会给你保证一个收益率,比如说银行给你保证一年5%的收益,那么到期之后,银行拿你的钱去做了投资,无论是赚了还是亏了啊,都给你5%作为回报。所以在这阶段,有保本合同的保证,无论如何都没有亏损的情况。那为什么以前能保证收益,现在不保证了呢

    大家都知道,银行借贷的门槛还是很高的,所以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被银行接受的借贷者,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办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没有实力去发行标准化的债券,就算证监会让这些中小企业去公开市场融资,也不会有很多人认购,那么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去满足,于是就出现了大量非标准化融资业务,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非标融资。

    简单来说啊,非标融资就是企业通过付出比较高的利率,通过信托等机构这个通道,再从银行手中拿到钱,然后银行再把这些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包装一下,变成理财产品卖给我们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呢因为银行既想要高收益,又想避免存贷比等很多硬性监管指标。假如企业付出16%的借款利息,信托扣除管理费,银行再收一部分的管理费,最终到老百姓的手里就可能只有4%-5%的理财收益,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它毕竟还是比存款收益高多了啊。

    我们经历了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盈利水平一直保持高位,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楼市要不断上涨,信用债券和非标融资业务的融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即使盈利不佳,也能够借新还旧,所以这个阶段,企业是完全能够满足16%的年化利息支出的。所以我们的理财合同中也有底气写保本,老百姓呢,也逐渐养成了把理财产品完全等同于存款的习惯

    如果说2022年理财亏损是必然,你信吗

    理财产品签订保本合同

    这样的游戏逻辑可以一直持续吗理财一直可以保证吗

    后来,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国内GDP增速从两位数下降到3%,漂亮国联合西方持续压制,国内疫情也持续三年。慢慢地国家察觉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不让这么去做了,试想,哪有什么样的神仙企业,能够永远持续付出16%的利率进行融资,理财也进入第二阶段。

    国家看到潜在的风险,万一以后经济增速下滑了,楼市没有之前那么火了,没有企业付得出16%的高利息,甚至可能债务违约,那风险全部转移到到银行!所以慢慢的保本这两个字,理财合同内就不再出现,虽然不让说了,但是银行实际上还是在给老百姓去做保本。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理财产品这块业务对银行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你不保本,别的家银行就去保本。

    而且这个时候,即使银行旗下的某个理财产品发生了亏损,常规做法就是,把很多支银行的理财资金汇聚成资金池,一支理财产品亏损了,就从这个池子里,拿别人的钱给你补上,只要有源源不断的钱进来,资金池一直都在,银行就能一直赚取收益,一直能弥补上个别亏损理财产品的窟窿,市场就可以一直皆大欢喜。这种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造就银行理财持续多年保本保收益的神话和老百姓对银行保本的普遍信仰。

    所以本质上将产品的风险隐蔽掉了,只要经济高速发展,房价一年比一年高,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所以在第二阶段,即使理财合同内没有保本的条款,但是基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家依然可以妥妥地实现正收益!

    如果说2022年理财亏损是必然,你信吗

    银行建立资金池,确保本金和收益

    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都是经历过高速增长切换到低速增长的阶段。所以在2022年,我们经历A股大幅回调,楼市流动性不足,三四线房价阴跌,甚至连银行理财产品买了都能亏钱。2022年也成为我们理财发展的第三阶段。

    2018年,国家决心彻底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怪现象,出台了资管新规,本质原因呢,就是看到了这其中难以估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家让理财产品回归投资的本质,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把风险摊派回投资者身上,从而给银行这个在中国大而不能倒的行业提供多一份保障。根据资管新规,理财产品要像公募基金一样,每天公布自己的净值,也就是投资收益情况,赚了就是赚了,亏了就是亏了,谁买谁承担。所以从22年开始,你以为你不买房,楼市就跟你没有关系了吗你不在美国,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跟你没有关系了吗经济现象都是一环扣一环啊,最后呢,以某种或好或坏的形式和结果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我们经历了2022年11月份这次债券市场的下跌,而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幅下跌,甚至跌破了本金。很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朋友,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也不会想到银行理财产品居然也会亏钱,于是呢,全都跑到银行要求赎回自己购买的那些理财产品,银行呢,为了给客户兑现,就要卖掉手中投资的债券,因此呢,理财产品的赎回又继续引发了债券市场的继续抛售潮,导致债券市场进一步出现大规模下跌,进而导致更多的投资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人为干预啊,这种恶性循环就会持续进行下去,在12月中下旬银行理财产品下跌高峰时,跌破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高达6000多只,数量呢,占比一度高达银行理财产品总数的26%,所幸啊,那个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必要的市场干预,这一轮银行理财产品的风波才得以平息。

    如果说2022年理财亏损是必然,你信吗

    资管新规,理财产品净值化

    以上就是我们所经历理财的三个阶段,其实我们也明白了,22年理财的亏损就是必然的,该来的早晚都要来,即使近期债券市场回暖,现在和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交流会发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直到现在还未回本的现象,也依然非常普遍,那以后理财产品是否还能买吗

    首次可以肯定的是理财净值化,未来买理财存在亏损的情况会成为常态!对于我们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人,大家可以购买PR1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或者直接购买货币基金;或者购买以摊余成本计价的理财(市场中已很少见)。

    2⃣️对于风险偏好中等的人,购买之前可以关注理财的投资标的,尽量选择投资江浙地区的债券,或者久期匹配的理财,稳稳享受到期收益。

    3⃣️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人,可以购买雪球产品,或者含权益的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将理财产品看待成固收+的产品,以债券打底,争取权益市场的超额收益,同时自己也预期可能带来的本金亏损!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一直扮演着稳定市场。大多数银行,其实并不擅长资产管理,由于行业的惯性,很难立马补齐这种短板。本次债券市场波动导致的银行理财产品集中爆雷,便是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的一次表现。最后我们应该也要相信国家的银行,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之后,对于资产管理的经验会持续丰富,运作也会逐步成熟,对于产品的持有体验也会更加舒适。期间作为普通投资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补足知识的短板,充分认知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自己风险匹配的产品,即使理财有亏损,也是自己能够充分预知的!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