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

货币在什么情况下为资本(倡导经济自由的货币主义:沦为金融资本的“白手套”)

日期:2023-05-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题引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虽然快速实现了经济恢复和增长,但却引发了持续的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A restatement)》—文,创立了货币数量理论,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了挑战。20世纪70年度以后,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逐步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

    本文在简要分析货币主义基本观点及其货币政策后,没有陷入货币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数学模型的逻辑分析,而是透过货币主义的经济效果,以及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点出:货币主义经济学的初心或许还是好的,但货币主义已沦为金融资本的“白手套”,其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美联储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手段。


    货币数量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于1911年提出了费雪方程式,使其成为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代表人物。费雪方程式简单易懂,具体如下:

    MV=PT

    其中:M是流通货币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

    P是商品平均价格(物价水平),T是商品交易数量

    费雪的核心观点是:在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数量一定时,物价水平与流通货币数量成正比。流通中货币数量增加,物价水平相应上涨,即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基在传统货币数量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概念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大体如下:


    其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量,P是物价水平,Y是名义永久性收入。

    (注:关于弗雷德慢货币需求函数的详细介绍请查阅相关资料)

    弗里德曼发展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 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函数。货币需求量仅受少数几个自变量的影响,比如:股票、债券等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通货膨胀率。

    2. 货币供给量与名义收入保持同向变动。

    3. 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力、资本、资源和技术等)决定的,货币供应量只影响物价水平。

    4. 市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机制,国家的经济政策会破坏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5. 通货膨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政府增加开支是通过增发货币或银行信贷筹资,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产量的增长,那么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货膨胀政策。

    6. 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货币政策的核心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供应量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单一规则”)稳定增长。即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应当在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名义收入的长期平均增长率保持一致。

    现代货币主义的核心观点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点:

    1. 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 既然在长期货币供应量仅影响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按照“单一规则”保持适度和稳定的增长。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逐渐没落,货币主义兴起,并逐步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西方经济学回归本性

    自亚当﹒斯密开创西方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以来,西方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发展到宏观经济学,主导思想一直是强调市场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回顾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从大的方面来讲,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下仅出现了两个“旁支”(或者说“异端”)。

    一是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李斯特研究的重点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如何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他提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生产力理论,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发展经济,对促进当时德国工业的发展,并在短期内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遗憾的是李斯特一生颠沛流离,最终自杀离世)。

    二是凯恩斯。面对二战后的满目疮痍,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强调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学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70年代末以来替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学派。英国的私有化浪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拉美国家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是新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

    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学,是为资本服务的。这是西方经济学的本质。而资本是没有国界的。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可能认同国家干预。将政府的作用最小化,让资本主导经济,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宗旨。

    现代货币主义主导下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决定物价水平,即通货膨胀率。货币主义主导下的货币政策将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目标。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龙头的美国,实行公司制的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制定的货币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美联储先后以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储备金总量为控制目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储备金总量,进而间接调控利率水平,这已接近于直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操作。1993年7月,美联储正式宣布放弃以货币数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自此以后利率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手段。

    这一调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是随着跨国贸易的持续发展和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扩张,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弱化;二是美国金融市场的股票、债券、期货,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持续扩大,国际资本净流入美国持续增长,加大了货币供应量测算的难度。

    美联储确定将利率作为主要调控工具的理论依据是泰勒法则。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Brian Taylor)基于美国实际经济数据的分析提出,在诸多宏观经济变量中,只有实际利率与产出和通胀之间具有长期一致的联系。

    最合适的货币政策法则(泰勒法则)的核心要点是:美联储若要达成最有效率的货币政策,应该将其采用的政策操作工具—联邦资金利率跟随着两项总体目标变数作合理的正向回应。这两项变数:一是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率目标之差距,二是实质经济成长率与潜在经济成长率之差距,前项差距称为通货膨胀缺口,后者则称为产出缺口。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效果

    英国撒切尔夫人强力推动的私有化改革,虽然对缓解财政压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负面效应也很明显:一是一些国有企业私有化后,经济效率和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三是具有垄断地位的电讯、电力公司私有化以后,为牟取更多利益,均大幅提交服务价格;三是国有企业私有化后大规模裁员,这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英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完全失败。这里不用过多说了。

    关于“华盛顿共识”的拉美实践。

    背景:针对20世纪80年代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的问题,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确定了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将“华盛顿共识”高度概括为:主张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

    后果:进入本世纪以后,“华盛顿共识”在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大国,引发了新的经济危机和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说明,现代货币主义没有通过经济实践检验。将复杂的经济发展问题简单归结于货币问题。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就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如果不是基于初心的“天真烂漫”,就是依附资本的“别有用心”。

    从拉美债务危机到东南亚金融危机

    请看金融资本随美联储利率涨跌的流动路线:

    美元贬值期“收获利润”:美联储降低利率→美元贬值→金融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相应国家经济增长,资产价格上涨,金融资本获得可观利润。

    美元增值期“剪羊毛”:美联储提高利率→美元升值→金融资本回流美国,相应国家出现债务违约,资产价格暴跌,金融资本抄底“剪羊毛”或“割韭菜”。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还是利率政策与金融资本“下意识”的合作,那么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二者“有意识”的合作。(注:关于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具体分析,网络上已有许多文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网友去自行查阅。)

    关于美国金融资本借助美联储利率和美元汇率的涨跌在发展中国家“剪羊毛”或“割韭菜”的讨论分析,网络上已有许多文章,从民间人士到学者。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士越来越多。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徐长发教授于2021年月在“知乎”发布的自学金融知识系列中有两篇文章《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全球割韭菜》和《被美国割韭菜的典型例子和教训》。

    作者的结论是:美联储确定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标志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式成为美国金融资本攫取暴利的政策工具,而为这种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的现代货币主义就沦为了金融资本的“白手套”。

    【文后:本文是继前文《GDP中的投资与扩大再生产:初论金融资本的“魔力”》后第二篇涉及金融资本的文章。同样的,本文只是摆出了观点,但没有对展开分析。作者还需要继续学习。作者很希望,未来可以用西方的金融理论驳倒西方的金融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刍议-来自草根的观点》10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