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货币平台

货币升值有利于收回国债吗(7500亿特别国债的未来影响,并且介绍一下央行三个阶段的货币政策)

日期:2023-05-17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12月9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说本月12日将发行7500亿特别国债,方式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有关银行定向发行,央行将面向有关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有人解读这是要开始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节奏,随后财政部解释说这次发行特别国债只是借新还旧,不是央行印钞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番操作,本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享贝乐斯对这次特别国债的看法,并附上我的评论;第二部分科普一下凯恩斯主义主导下,央行货币政策的三个阶段,梳理清楚央行是如何制定货币政策的,还有我国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本文字数:2800字,阅读时长9min

    1、分享一下贝总的观点:财政赤字货币化!

    这次财政部借新还旧,发行7500亿特别国债,实际上就是未来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模板。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实就是西方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MMT现代货币理论。该理论认为,因为央行买债QE也不会引发通胀,可以由政府发债,央行买债,解决政府融资的问题。这是在西方长期QE,但一直通胀低迷后兴起的一种理论。但是,现在通胀已经爆棚,这个理论也就偃旗息鼓了。

    西方不敢做的事情,中国其实早就做过了。在《人民银行法》设立之前,中国的财政部是直接从人民银行领钱的。这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就是资产增加对政府债权,负债增加人民币基础货币。然后政府就拿着新发行的人民币基础货币进行财政支出。这本质上就是赤字货币化。《人民银行法》出台之后,央行禁止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不得直接透支给政府,断了财政部直接从央行领钱的路。但是,中国式“智慧”就在于变通。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转一道手,规避了《人民银行法》,等于央行直接购买了政府发行的国债。由于这些国债是永久性的,需要不断借新还旧,对应的货币也不会减少,所以这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财政赤字货币化,根本原因还是市场无法消化大量发行的政府国债,市场化发行,会造成国债发行不畅,利率暴涨等一系列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让政府的融资和赤字受到限制。而财政赤字货币化则移除了市场的限制,直接由央行出手,赤字货币化。这实际上是强行用货币化来稀释全体货币持有者的购买力,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危害,不仅在于政府无节制印钱,更造成了资本错配。市场化的资本配置,会根据供需调节资金的成本,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本,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最高效的经济运行。而财政赤字货币化,本质上是政府强行配置债权资本给自己,而且成本极低,是严重的资本错配。由于政府不种地,不生产,不创新,资本配置向政府倾斜,会造成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降低,通货膨胀。《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顽固不化的高通胀就是证明。通胀不仅是钱印多了,更是资本的严重错配,经济效率的低下。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国早就尝试过财政赤字货币化,并且深受其害,造成经济效率低下,严重通胀。一旦这个口子重新放开,政府尝到了甜头,就很难自我节制,自我约束。因此,财政赤字货币化,法律上不存在限制。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了。

    笔者评价:这一步一旦开启,将是长期的内部印钞通胀,长期如此,汇率也难以维持得住,长期贬值必然发生,输入性通胀也将到来。而由于资本错配,经济运行效率低,高失业率和居民收入下降也将长期维持,那么经济衰退+通胀将会发生。也就是俗称的“滞涨”。

    2、科普一下凯恩斯主义主导下,央行货币政策的三个阶段一般货币政策有三种,属于渐次使用。

    第一种:宽货币政策,即降准降息。

    这种政策有个极限,即利率降到0时失效。发展中国家的极限则要高点,利率需要跟住美国,否则外汇会大量流失,流向美国无风险国债市场中去,这会导致本国汇率贬值,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极限利率要高于发达国家,比0大一些,不能倒挂。

    这个政策美国在2001~2007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次贷危机之前用过;日本在1986~1990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泡沫泡沫破裂之前用过。

    我国在2008年之后则一直使用至今,中国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008年的5.58%下降到如今的2.6%,存款准备金率从2011年最高点的21%下降到如今的11%。

    第二种:量化宽松,即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这是在宽货币政策失效,即利率到0之后,央行采用的策略,直接印钞到市场上购买各类证券,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这种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危机发生后,市场陷入通缩,央行为了抑制通缩采用的对策。由于市场本身就不景气,消费需求不足,所以只要印钞适度,并不会引发大的通胀。

    这个政策美国在2008年之后为了应对次贷危机使用过,之后随着逐渐走出危机,便开始逐渐加息缩表(即提高利率,同时向市场回收货币),结束量化宽松;而后在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再次启用,而且力道更猛,这也导致了今年美国大通胀的局面。日本在1991年之后,为了应对泡沫经济破裂一直在用。我国版的量化宽松差不多是2015年地产去库存那一年,正式启用。

    这个政策的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理论,后来兰德尔总结为《现代货币理论》一书。这个政策的印钞极限是不能引发大的通胀,一旦通胀发生,不仅不能继续印钞购买证券,央行还必须加息缩表。美联储最典型的加息缩表一是在2007年,直接引爆了次贷危机,二是2022年的这次,直接把全球带向了衰退。日本由于印钞节奏控制得不错,加上工业发达、产能充足,国民又低欲望,注重储蓄,所以一直没有多少通胀,这次因美联储加息也连带着加了一点。

    第三种:债务货币化

    理论形式是财政部发债,央行印钞购债,直接把财政赤字转为货币。我自己感觉,实际执行过程中,量化宽松中的央行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国债也是债务货币化的一部分(量化宽松中,央行还可以到市场上购买股票、企业债和各种金融资产)。

    如果按照更加宽松的定义,美国在2008年之后、日本在1991年之后,央行量化宽松中直接购买国债的那部分也算是债务货币化了,不过由于危机过后,市场需求低靡,这种货币放水只是抵消了消费需求的减少,没有引发多少物价上涨,只是抑制了通缩中物价应该的下跌走势。

    既然有量化宽松的存在,为什么还需要债务货币化呢量化宽松是为了稳住市场,但不能增加政府收入,而现代各国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模式,政府需要不断投资以刺激经济,或向居民发放福利补贴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生产和就业,因此财政总是入不敷出。债务货币化就是通过直接印钞的方式解决政府财政不足的问题。

    当然,这种政策的副作用也是极大的,理论上的极限应该是不引发通胀,即印钞的量刚好差不多等于民众需求减少的量,在这方面,日本算是拿捏得最好的,30年来通胀都维持在很低水平。但是,只靠政府克制自己印钞的冲动显然是不现实的,一般各国都有法律规定禁止央行这么做。那些越过法律的国家一般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严重的恶性通胀后重新洗牌。

    我国在1994年之前,差不多央行、财政不分家,也实行的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期间发生了多次大通胀,之后人民币和美元绑定,有多少美元流入,就印多少人民币,这样人民币的币值才稳定下来,我国才由此得以之后加入世贸,经济快速发展。这种绑定的松动是在2015年,央行实行中国版的QE,增加政策性银行债务的购买。另一个时间点就是今年2022年了,央行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国债。之后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人民币##财政部决定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国债##经济##货币政策此得以之后加入世贸,经济快速发展。这种绑定的松动是在2015年,央行实行中国版的QE,增加政策性银行债务的购买。另一个时间点就是今年2022年了,央行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国债。之后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人民币#​#财政部发行7500亿元2022年特别国债#​#财政部决定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经济#​#货币#​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