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货币平台

货币几个点保本(放在银行的钱一定保本吗)

日期:2023-05-16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文 | T教授

    长久以来,在大多数国人的“金融词典”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把钱存到银行里或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最安全的储蓄和投资行为,因为中国的银行背后站的是中国的政府,基于特殊的国情,国家是不会允许银行出事或赖账的。

    这种认知的行业术语便是“刚性兑付”。

    正是吃准了国人的这种心理,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揽储和吸引投资,也一直喜欢把“保本”挂在嘴上。

    这种操作无疑是把最终的风险推给了全社会,让国家沦为事实上的“最后担保人”。

    如今国家的一纸新规把国人的这种侥幸心理打了个稀巴烂,也堵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们的后门。

    日前,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新规共31条,其中第二条、第六条尤为值得关注。

    二、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现实中,大型金融机构为了维护自身声誉,是有动力这么做的)。

    六、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说白了,既不允许“保本”,真出了事儿,也不准金融机构擅自“兜底”。

    因此,储户和投资者再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真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哪怕是支付宝这样的金融平台上的理财产品,理论上也有可能会血本无归。更不要说那些众多的P2P等金融机构。

    这纸规定不仅彻底颠覆了长期存在的“金融行业潜规则”,现实中也具有者极大的风险警示意义。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人早已习惯通过各种渠道投资理财。

    据2017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表外理财(即明确表示“非保本”的理财产品)规模为22.2万亿, 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规模则为7.37万亿元,二者合计29.57万亿;

    同时,公/私募的基金规模也到22.7万亿;资金信托达到21.9万亿。

    放在银行的钱一定保本吗

    这还仅是年终余额规模,2017年的理财产品的总量规模更是惊人。

    据统计,2017 年,全国共有591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共发行25.77 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73.59 万亿元,平均每月募集资金14.47 万亿元。

    其中,个人类理财产品募集金额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63.62%,即108.9万亿。

    173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截止2017年底,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67.68万亿元。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年规模总量比肩于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和M2,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繁荣。

    这些理财产品的最终流向,有42.2%流向了地方债、国债,有16.2%流向非标债券资产。

    而在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地方债及不透明的非标资产的风险大幅上升。

    放在银行的钱一定保本吗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

    接下来,喜欢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真的需要打起百分之两百的精神了。

    最重要就是扭转思维,做好愿赌服输的准备,产品赚了就是赚了,亏了就是亏了。若还是抱着“只能赚不能亏,也亏不了”侥幸心理,接下来无疑会很痛苦。

    当然,对于及其厌恶风险的人,可能直接选择储蓄,宁愿忍受小幅贬值的痛苦,也不会买任何理财产品。

    但说实话,即使是储蓄,现在银行都无法保证你的钱100%安全了。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赔付,最高赔偿人民币50万元。

    什么意思呢

    如果中国的某家银行不幸倒闭了,某个储户在这家银行的所有存款账户里的钱,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以及以内的,银行会全额赔付。

    超过50万的部分,不好意思,在该银行破产清算时,能赔你多少算多少。

    这则规定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公平,所有储户没一视同仁,其实,这个还好,至少它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中小储户的利益。

    真正让人憋屈的是下面这一条,若银行破产,你欠银行的贷款一分不能少,必须要还。

    不管是3年前的《存款保险条例》,还是前不久的“资管新规”,国家都是在不断的立规矩、打补丁,堵死金融机构利用国人的侥幸心理钻洞子。

    某种程度而言,这些都是冲着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的,修正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系数,是健全完善中国金融业的必要之举。

    但显然,立规矩的同时,很多风险也转移到了大多数的普通储户身上。

    未来,没有什么是安全的!

    “理财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朋友们,睁大眼睛看紧你们的钱袋子吧。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