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货币平台

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吗(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日期:2023-05-16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核心观点

    受益于财政加快发力,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发行提速,11月社融增速触底回升;但信贷、M2增速明显走弱,信贷结构继续恶化,反映出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面临阻碍,实体融资需求依旧疲弱,稳信贷、稳需求压力加大。具体看:(1)11月社融增速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至10.1%,其中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发行提速是主要支撑,人民币贷款对社融形成较大拖累。(2)11月信贷增速放缓、结构继续恶化,其中企业中长贷和居民短贷大幅萎缩是主要拖累,反映出实体需求不足问题依旧严峻;票据融资持续强劲和居民中长贷回暖,表明宽货币加码和房地产政策纠偏效果显现,但总体仍不足以对冲需求端的下行压力。(3)信贷放缓和翘尾因素降低是拖累M2增速回落的主因;财政发力下机关团体存款增加和房企现金流边际改善共致M1增速回升。

    往后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偏大,为稳定信贷增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宽松力度。根据历史经验,每一轮经济下行周期,降准、降息均从未缺席。预计本轮降准还有一定空间,但空间已日趋逼仄;降息出现在明年上半年的概率偏大。

    正文

    事件:2021年11月份社融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786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605亿元;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同比增长3%、8.5%,增速较上月末分别高0.2和低0.2个百分点。

    一、财政发力是社融回升主因,需求放缓拖累依旧存在

    11月份,社融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786亿元,比近五年同期均值多逾6000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10.1%,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见图1-2),自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止跌回升。分结构看:

    (一)政府债券和企业债是支撑社融回暖的主因。一是受益于专项债券发行加快和去年同期基数偏低,政府债券同比多增4158亿元(见图3-4),是社融回升的最大支撑。二是随着“十四五”重大项目审批、开工提速,相关融资需求趋于提升,本月城投债发行总额同比环比均增加约2000亿元,加之去年11月份永煤违约事件导致企业债融资大幅收缩,共同支撑本月企业债净融资额同比多增3264亿元(见图3),对社融也形成重要助力。

    (二)人民币贷款对社融形成重大拖累,表外融资延续疲态。一是尽管近期央行明显加大宽货币力度、边际放松房地产信贷供给约束,但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仍面临较大阻碍,需求端消费、房地产销售和中下游企业盈利持续疲弱,导致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同比减少2309亿元,是本月社融最大拖累项(见图3)。二是受2021年信托“两压一降”任务目标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影响,本月信托贷款大幅萎缩拖累表外融资同比多减少495亿元(见图3)。具体看,表外融资中,新增信托贷款为-2190亿元,连续19个月为负,同比多减少803亿元;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已边际预调微调,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分别同比少减少242和多增66亿元,基本保持稳定。

    此外,受北交所正式“开门迎客”和其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影响,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规模重回千亿元,同比多增523亿元,对社融的支撑日趋提升。

    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二、稳信贷总量压力仍大,信贷结构亦继续恶化

    1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605亿元(见图5);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1.7%,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表明国内稳信贷增长压力加大。结构上,企业中长贷和居民短贷不振是主要拖累,反映出实体需求不足问题依旧严峻;票据融资持续强劲和居民中长贷回暖,表明宽货币加码和房地产政策纠偏效果显现,但总体仍不足以对冲需求端的下行压力,信贷结构继续有所恶化。

    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一)企业端:票据独木难支,需求不足拖累短贷和中长贷同比均回落。11月份,新增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5679亿元,同比减少2133亿元(见图6)。其中,受益于货币宽松加码,票据融资继续同比多增801亿元,反映出监管层稳信贷意愿强烈,银行继续利用其冲量;但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2470亿元,连续5个月同比少增1000亿元以上,短期贷款同比减少324亿元(见图7),两者共同拖累企业部门信贷放缓。企业贷款持续低迷,尤其是中长贷不佳,反映出实体融资需求依旧疲弱:一是尽管房地产政策已经在纠偏,但地产销售和投资持续走弱对企业融资需求形成重要拖累;二是受原材料成本仍偏高、疫情扰动拖累服务业消费恢复等因素影响,中下游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加大,增加资本开支意愿明显不足,如国内小型企业PMI已连续7个月位于收缩区间。

    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二)居民端:地产政策纠偏支撑中长贷继续回暖,消费疲弱和高基数拖累短贷减少。11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7337亿元,同比少增197亿元(见图6)。其中,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772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见图8),表明近期房地产政策纠偏效果有所显现,居民购房贷款缓慢回暖,但11月份国内30大中城市商品房面积同比下降20%以上,连续6个月维持负增长,反映出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总体仍偏冷,房地产投资或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本月居民短贷同比减少969亿元(见图8),是居民部门信贷放缓的主要拖累,居民短贷回落主要与疫情反弹背景下,服务业、消费恢复或偏弱密切相关;但去年同期基数偏高也是部分原因,如2020年11月新增居民短贷为2486亿元,环比提高2000亿元以上,比2017-2019年同期均值也要稍高一些。

    三、弱信贷与高基数拖累M2回落,机关团体存款增加支撑M1回升

    11月末M2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月降低0.2个百分点(见图9),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信贷放缓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减慢,拖累M2增速下降。二是翘尾因素较上月降低1.0个百分点(反映出基数效应有所增加),也不利于M2增速提高(见图9)。三是受财政加快发力影响,本月财政存款环比大幅减少18381亿元,有利于阶段性增加同时段银行体系存款,对M2形成一定支撑。

    11月末M1同比增长3.0%,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见图10)。其中,单位活期存款占M1的比重超过80%,其增速由10月的2.2%提高至11月的2.4%,是M1回升的重要原因;同期M0增速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也有利于M1提高。具体看,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回升:一是财政加快发力背景下,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发行提速,导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较多,或是主要原因;二是房地产政策纠偏,带动房企现金流边际有所改善,也有利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往后看,随着企业盈利回落和房地产销售、投资市场仍偏冷,预计M1增速持续回升仍面临较大阻力,但12月份基数效应下降较多,或支撑下月M1短期继续反弹。

    11月M1与M2增速剪刀差小幅收窄0.4个百分点,由上月的-5.9%回升至-5.5%(见图10),但未来继续回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偏大。

    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四、预计货币宽松继续加码,明年上半年降息概率偏大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稳信贷增速压力,近期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12月份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往后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偏大,加之PPI下行周期已经开启,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宽松力度,稳信贷增速、稳宏观经济大盘。操作上,预计降准还有一定空间,但空间已日趋逼仄,降息出现在明年上半年的概率偏大。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一步拉开货币宽松序幕。受疫情扰动难消、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仍大、消费动能疲弱、工业补库存步入尾声等因素拖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或持续加大,决定货币宽松将继续加码。如根据历史经验,每一轮经济下行周期,即工业企业启动去库存周期时,国内货币宽松从未缺席,降准、降息均可期(见图11-12)。

    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财信研究评11月货币数据:社融回升主因财政发力 实体信贷需求依旧不足

    二是预计降准还有一定空间,但空间已日趋逼仄。自2018年以来,央行已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内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8.4%,加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总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当或略低。而早在2019年两会记者会上,易纲行长就提出,彼时我国加权平均的存款准备金率(法定+超额)大概为12%,实际上跟发达国家的总的准备金率差不多,且这个比率要远低于日本。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必要的,表明未来我国降准空间比起前几年已明显偏小,根据经济基本面的需要,不排除未来继续降准,但将更趋谨慎。

    三是预计明年上半年降息概率偏大。其一,近期降准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仍有待显效,加之未来经济下行、通胀风险、中美金融周期错位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央行还需“留一些子弹”,保留一定货币政策空间,降息不会操之过急;其二,根据历史经验,国内每一轮降息启动时点均发生在综合通胀指数下行一段时间之后,当前我国PPI虽已见顶回落,但CPI仍将有所回升,综合通胀指数回落速度或偏慢,央行降息将更趋谨慎。其三,国内实体融资需求已明显不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难度加大,降息的必要性凸显;加之明年年中左右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的概率提升,预计在其加息之前,即明年上半年国内推出降息的概率偏大。

    本文源自明察宏观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