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货币平台

2008年m2广义货币(我国地方债的基本现状(上))

日期:2023-05-15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2018年三大攻坚战之一役,减债去杠杆刻不容缓,包括尽快据实摸清地方政府债务底数实施去杠杆。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全面统计核查全部债务,然后再剔除中央债、企业债、地方债,进而实施精准处理清偿机制。

    自2008年推出的4万亿元拯救金融危机方案以来,广义货币M2由2008年底的47.5万亿元,升至2017年底的167.68万元,2018年2月达到172.9万亿元。平均年递增速度在11%以上,绝对数涨3.53倍。相比GDP从30.07万亿元增长至82.71万亿元,仅为2.75倍。货币使用效率由0.63降为0.49,也就是说2008年发行一块钱货币可以产生0.63元GDP,2017年只能产出0.49元GDP。M2在GDP中占比过高、不降反升,说明金融没有较好发挥撬动经济的作用,反而出现金融过度的情况。

    还可以比较下世界发达经济体同期的相关数据。2008年我国M2余额落后于日本、美国和欧元区;2010年才与欧元区持平;2012年则位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另外,2017年我国债务在2017年达到44.63万亿元,其中国债13.48万亿元、地方债16.47万亿元、政策性金融债13.19万亿元、政府支持债券1.49万亿元,外债11.18万亿美元(约合75.70万亿元);居民负债40.52万亿元,居民贷款/GDP的规模为48.98%,居民债务总量/可支配收入总量达到112%,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要高;企业负债(债券+贷款+影子贷款)144.74万亿元,以上算来我国整体负债达305.59万亿元,GDP负债率达到369.48%。 在我国总体负债中,地方债达到16.47万亿元。在整体债务不断攀升,且地方创收能力下降的大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同时,加快处理地方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需要。

    首先应该探讨一下我国债务形成的基本逻辑。一是投资刺激型增长方式使然。从M2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再加上长期以来以GDP为核心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地方政府为了拉动GDP增长而大举借债投资。

    二是中央地方财权与事权失衡使然。改革开放以后至1993年,承包制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财政包干制实现了分灶吃饭,使得地方财力得到保障,但是中央财政收入急剧下滑。因此,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央收走了大部分税收,而地方政府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地方税缺乏主体税种、税收渠道狭窄等,使地方政府在理论上难以为继,特别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部分乡镇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地方政府长期面临资金缺口,但又有GDP考核压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商农服等行业发展需要,不得不寻找另外财源以弥补收支失衡。出售国企、土地等国有资产和债务性融资成为地方财政获取资金的普遍方式。特别是一度火热的土地财政,在大规模推进城镇化开发房地产的同时,地方政府大规模跑部进京,找商务部、发改委、国土部、国办等地方批准设立开发区,几乎每个县都有开发区或者工业集中区或者工业园区。此后发生的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却导致出现另一种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

    我国地方债的基本现状(上)我国地方债的基本现状(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