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货币平台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货币政策工具都有哪些)

日期:2023-05-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货币政策工具都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1)常规性工具

    常规性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经常使用且其运用能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普遍性的影响。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的常规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A.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改变货币乘数,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作用于经济的途径:

    ①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按存款创造原理,货币乘数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做反向变化,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货币乘数则小,银行原始存款创造的派生存款也少,反之则相反。

    ②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即使基础货币和准备金总额不发生变化,也等于解冻了一部分存款准备金,转化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增强;反之则相反。

    ③宣示效果。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说明信用即将收缩,利率随之上升,公众会自动紧缩对信用的需求;反之则相反。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

    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易实施。

    ②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

    ③对松紧信用较公平,一旦变动,能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

    缺点

    ①作用猛烈,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因此其有固定化的倾向。

    ②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将部分超额准备金充抵法定准备金,而不必收缩信贷;

    B.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合格的客户贴现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也是现在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作用于经济的途径:

    ①借款成本效果。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他经济变量。

    ②官示效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表示货币供应量将趋于减少、市场利率将会提高,人们为了避免因利率上升所造成的收益减少,可能会自动紧缩所需信用,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反之则相反。

    ③结构调节效果。中央银行不仅可用再贴现影响货币总量,还可用区别对待的再贴现政策影响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以支持或限制不同用途的信贷,促进经济“短线”部门发展,抑制经济“长线”部门扩张;二是按国家产业政策对不同种类的再贴现票据制定差别再贴现率,以影响各类再贴现的数额,使赞币供给结构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优点: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机动、灵活,可调节总量,还可以调节结构,以票据融资,风险较小。

    缺点: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其他途径筹资而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无法运用再贴现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及其结构。

    C.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即当金融市场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有价证券,从而投放基础货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当金融市场上游资过多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有价证券,从而收回基础货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利率的提高。中央银行正是以这种操作来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它是目前发达国家运用得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

    作用于经济的途径:

    ①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形成多头市场, 证券价格上升;随之,货币供应扩大,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相反,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则货币供应缩小,利率上升,抑制投资,对经济产生收缩性影响。

    ②通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来影响经济。中央银行若买进了商业银行的证券,则直接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运用这些超额准备金使货币供应按乘数扩张,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则相反。中央银行若买进了一般公众的证券,则增加公众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按所增存款计提法定准备金后运用剩余部分,货币供应再按乘数扩张;反之则相反。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不过前者作用更大。

    优点: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那样被动;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也可大调,但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作用猛烈;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数果不足;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缺点: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2)选择性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 的工具,以某些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除此之外,还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等。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通常指对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作出规定,是央行对以信用方式购买股票和债券所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央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④直接信用控制,是指央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及开办特种存款等。

    ⑤间接信用控制,其作用过程是间接的,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或资产组合的调整途径 才能实现,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3)新工具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

    #放心投资##放心A股#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