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次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金融机构正在加速碳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实践落地。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2月至今就有十余家银行宣布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随着全国碳市场线上交易正式启动,各地金融机构正在加速碳排放权益的融资产品创新。
银行业务人士透露,2022年绿色金融信贷在考核指标中占比将大幅提升,碳排放权益质押融资是做大绿色信贷规模的最优途径之一,叠加市场需求的释放,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成为近来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布局重点,下一步该业务也将实现更快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过去几年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重点都是放在将传统信贷业务进行分类转“绿”上,产品创新方面突破有限,这也使得一直以来碳金融市场产品体系不够丰富,短板明显;随着碳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建设的推进,各家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领域产品创新实践步伐正在加快,2022年将有更多新的产品落地。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发力碳金融产品创新依然面临内外部多方面的挑战。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碳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价格波动大,体量计量及价值评估等机制仍亟待完善;金融机构自身也需要进行技术、人才、市场运营能力等各方面的碳金融服务实力的提升。
银行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升温
近来,各商业银行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正在加速落地。郑州银行2022年1月13日披露,该行为河南省首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河南省武陟县广源纸业有限公司,发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1800万元,是河南省城商行首笔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
光大银行也于近日宣布,光大银行杭州分行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以29万吨碳排放配额为质押向湖州嘉骏热电有限公司发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8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中旬仅月余内,就有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城商银行等十多家银行宣布落地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
某国有银行深圳一支行业务负责人介绍,每年政府监管部门会根据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制造型企业进行排放配额核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碳排放配额进行交易买卖,也可以将这些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额进行登记质押融资,银行会根据自身情况和评估模型进行质押率计算。
“之前我们银行已经下发了碳排放权益质押贷款业务办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办理流程、质押率评估等,最近也在给白名单企业进行相关业务办理的对接操作,预计2022年会全面铺开。”上述国有银行支行业务负责人指出。
从产品类型来看,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成为近来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布局重点。上述国有银行支行业务负责人表示,2022年开始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的考核占比大大提高,尤其在银行信贷方面,而绿色金融业务中嵌套碳排放权进行质押融资是做大规模最好的方式。“比如银行跟某家企业有授信合作,该企业有碳排放配额,银行就可以在企业原有授信基础上追加一个碳排放权质押,不仅能提高风险可控性、增加授信额度,还可以将其纳入绿色信贷范围,有助于银行完成绿色金融指标考核。”
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表示,“碳达峰”与“碳中和”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与世界发展主流,实体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电力等高碳行业逐渐强制纳入,意味着高碳企业对碳交易配额的需求更强,林业、光伏等能够中和碳排放的绿色低碳产业将产生更多的碳交易配额。
在郭海飞看来,不管是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还是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便是非常好的支持低碳转型的绿色金融产品。
此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加速了碳金融相关产品的落地。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表示,历经十年试点探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截至2021年底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但市场活跃度仍有待提升。“虽然目前金融机构尚不能参与碳市场,但随着市场化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配额可能会被列为金融工具,碳金融产品可能被纳入金融监管。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提前加码布局碳金融相关业务,不仅能够抢占市场先机,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杨海平也指出,随着碳市场进入《巴黎协定》拟定的发展时间节点,碳交易机制正在被重新定义。在巴黎气候协定框架及中国双碳目标下,碳金融正处于新一轮探索的初始阶段。之所以在近期有多家银行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落地,主要得益于中国统一碳市场发展取得初步成果,作为新一轮碳金融探索的试水性产品,随着统一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结束,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初步形成了闭合的业务逻辑。
碳金融产品体系亟待丰富
企业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升温的同时,基金等各类碳金融产品也在加速落地。汪惠青表示, 随着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重启呼声高涨,CCER碳资产服务信托、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正在成为各金融机构关注热点。
某股份制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1年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重点是将传统信贷业务进行分类转“绿”,通过原有的一些产品服务,提供绿色信贷的支持;2022年重点则转向产品创新,包括碳交易、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绿色基金等。
杨海平认为,从产品体系来看,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碳金融信贷产品,除碳排放权质押信贷产品外,还包括碳资产项目融资、碳排放技改贷款、碳保理业务以及针对碳资产卖家的履约保函等表外产品等;二是碳交易投行业务,包括针对碳资产项目的财务顾问服务、碳交易财务顾问、碳项目股权融资及结构化融资服务、碳交易资金托管业务等;三是碳市场交易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指依托金融科技系统对企业参与碳市场提供的场景化服务。
上述股份制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人士透露,目前商业银行梯队分布的差异较为明显,第一梯队的银行在新产品的探索布局步伐更快,第二梯队的银行模仿学习,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仍属于第三梯队,还处于观望阶段。“总体来看,商业银行针对碳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力度正在加大,2022年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出来。”
在杨海平看来,目前碳金融正在成为绿色金融升级的重要发力点,同时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和业务布局总体上正在呈现加速态势。
招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招商银行自2021年初央行提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就高度重视,提前布局相关工作,迎接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在具体工作落实方面,首先是迅速确定了碳减排支持方案,提升对碳减排贷款的信贷资源与定价支持;其次是提前摸排储备项目,建立了储备项目库,给予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内部推动效率;最后是发挥招行投商行一体化优势,形成了系统性的绿色经济产品服务方案,切实提高对绿色经济实体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
工商银行方面也表示,该行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在政策体系建设、产品服务创新等层面持续发力,推进投融资低碳转型,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2021年,工商银行成功发行首笔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成功发行境内首期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还推出了市场首只ESG主题基金、“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以及首个绿色金融主题的理财产品等。
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布局提速的背后,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郭海飞指出,由于碳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成交量、价格波动相对较大,碳资产价值不易判断,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难度较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如银行要做好碳排放权益的金融产品,如何核验和测算碳排放权的具体额度和真实性,都是首要解决的难题。”
在杨海平看来,目前国内统一的碳市场刚起步,市场主体还要进一步扩容,市场运行机制仍不稳定,碳资产估值较难,部分碳金融产品业务逻辑难闭合。同时,部分碳技术(碳封存、负碳技术、氢能技术等)不确定性仍较大,碳计量体系仍不完善,碳项目、部分碳相关产业风险管控较难。
与此同时,政府及监管部门也在强化碳交易市场碳计量、核算、定价等方面的体制建设。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指导试点地区强化企业碳排放核算的监督与管理,探索开展企业碳会计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碳审计,严防企业碳数据造假。
此外,银行也面临自身碳金融能力不足的发展难题。
汪惠青认为,当前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对商业银行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对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提高基础业务能力、重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等方面着手,提升碳金融服务能力。
汪惠青还强调,应特别注意合法合规和风险管理。汪惠青指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权限尚未开启,涉及碳金融的领域有限,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有待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动碳金融创新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需深入理解研读相关政策,与监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开展风险分析。既要做好碳金融创新工作,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也要科学分析,避免冒进。
500吨汽车吊作业性能表(汽车吊支腿反力及抗倾覆验算)
石碣镇汽车站(今天,石碣汽车客运站恢复运营)
招贤汽车站(9月14日起,莒县K601路增开大站快车)
北京福田汽车图片(自重不到两吨,详解福田领航S1小卡)
东风轻型汽车(“东风轻型车”横空出世 未来无人驾驶车将快递送到家门口)
周口市汽车东站(郑阜高速铁路上的主要客运站——周口东站)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