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股票

股票退市意味什么(时报观察丨退市格局三大变化带来新启示)

日期:2023-11-20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近来,两市退市名单不断拉长,退市整理期股票也稳步扩容,A股新陈代谢速度和效率持续提升。以往只进难出、该退不退的局面彻底改观,优胜劣汰的新格局不断进阶。

    回溯退市演进之路,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出现某些具有标志性的节点或事件,最终助推常态化退市机制和市场生态的形成。今年退市方面值得关注的变化,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比较显性的变化是,在整体退市数量逐年递增的背景下,今年首次出现行业性“团退”。

    今年被终止上市、触发退市或锁定退市的地产行业A股公司超过10家,虽然部分房企大股东或实控人试图通过增持等方式来摆脱面值退市,但多数努力不敌市场资金的“用脚投票”。

    这一新变化,将给部分传统行业的资本战略带来挑战。当行业潮汐行至波谷,那些欠缺前瞻性布局和可持续战略的上市公司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在A股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市场资金会将这些不再被认可的公司推向面值退市。除了地产之外,部分地产上下游、工程类及产能过剩类行业对这种新变化,更应该充分重视并提前预判。

    其次,另一个新变化是退市证券种类的扩围。今年首次出现可转债强制退市案例,打破了可转债市场多年的零强制退市纪录。叠加此前首只面值退市的纯B股公司的面世,被市场视为保险箱的“退市死角”越来越少,既畅通着以往资本市场的进出流通机制,也迭代着投资者的认知。

    这给我们带来新启示。所有证券品种,只要进入市场,最终都要接受检验,市场将对其进行标准审视和淘汰。对于这种变化,市场端需正视,监管端也宜及时做好退市整理期和市场转板交易等相关制度安排,及时完善配套制度。

    再次,交易层面也有新变化。随着退市常态化推进,市场博弈资金逐渐回归理性,退市股炒作明显冷却。但从今年来看,部分退市标的和二级市场资金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比如,今年罕见出现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股价涨至进入退市整理板交易之前的案例,如退市辅仁。其间既有资金对于相关标的估值博弈的考量,也映射出某种程度的投机炒作风险。交易所今年已对多例退市整理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加强风险警示力度。这可以视为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乱象的配套与延伸。

    责编:朱雨蒙

    校对:高源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