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股票

股票08年为何大跌(深度解析08年次贷危机爆发原因)

日期:2023-11-16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头条创作挑战赛#08年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对风险管理的漠视以及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直接原因则是由于房市持续低迷以及利率的走高,引爆了次级贷款这颗毒瘤,最终诞生一场世界级金融危机。

    深度解析08年次贷危机爆发原因

    American dream,一个普通人通过自身努力最后成为中产阶级,住大房子,开小汽车,这是大部分美国人追求一生的梦想。现在雷子成立一家信贷公司,无论你是否有钱,你都可以0首付购买房子,前24个月只需支付固定利息的贷款,之后的贷款根据浮动利率(根据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进行偿还,最具吸引力的点在于美国长期以来的房价呈现稳步攀升,即便后续你还不上钱,也可以通过售出房产还款,甚至还能小赚一笔。这样的条件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尤其是居无定所、缺乏稳定收入的人群,就这样大批不具备良好信用(没有稳定偿付利息能力)的人通过此类借款方式,大步迈向他们的美国梦。

    现在雷子需要考虑这些贷款的风险,由于0首付的低门槛该批贷款存在显著的违约风险(因此这类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为了将风险转移出去,雷子邀请诸如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行将这些贷款包装成产品向公众出售,由此雷子的贷款通过销售所得提前收回,而风险转移给了购买产品的人,当然投行在其中也分得一杯羹。为了使这些产品能够达到良好的风险评级从而找到买主,投行大佬们就设计出CDO(担保债务凭证),将所有的次级贷款包装成三类产品,第一类利率最低(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违约风险最小,一旦有还款到账将率先支付给他们,第二类利率稍高违约风险中等,为了出售第三类违约风险最高的产品,其年利率高达12%以上。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群按需购买,雷子顺利金蝉脱壳,投行继续深耕其中。

    伴随着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次级贷款量激增,CDO在市场受到热捧,贷款机构提前收回贷款,投行赚得盆满钵满,普罗大众找到“优质的”投资产品,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始布局,CDS(信用违约互换)腾空而出,销售CDO的机构A为了逃避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A对B说,你帮我的产品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产品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相当于C收到300亿保险金,承担保险责任)。

    这样一来,CDS被划分成一块块的CDS,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3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相当于D收到280亿保险金,承担保险责任)。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炒,一个CDS流转全过程所涉及的资金可能远超其本身价值。

    深度解析08年次贷危机爆发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示意图

    机构并不是不清楚这些产品终有一天会暴雷,只是没有人会放着钱不赚,没有人相信自己是最后接盘的傻子。房地产的泡沫越吹越大,终于等到没有人接盘的那天,房价开始迅速下跌,很多人发现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不再偿还房贷是更好的选择,毕竟没有人愿意换完500万美元的贷款最终只换得一个300万美元的房产。

    那现在CDO产品的收益由谁来支付呢,当然不会是“善良”的资本家,因此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违约,这时上述的CDS就发挥作用了,只不过在市场流转中最后拿到这份CDS的人根本没有偿付能力,其本意仅仅为了投机。大量持有CDS的机构破产,持有CDO的投资者也懵了,市场一时间乱成一锅粥,政府也迟迟未下场,金融系统的动荡很快演变成群众的恐慌,大量的挤兑...金融危机正式诞生。

    深度解析08年次贷危机爆发原因

    1982-2007年美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图

    在危机萌芽的过程中,大量的风险被转移但始终存在,投资者的盲目自信,杠杆加注,一切都被掩埋在房地产的热景之下,一但出现降温所有人都开始清醒。本该作为保障的CDS也在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被当作投资品,减少了其避险的属性。而政府的监管也出现失责,其一是放任市场的高风险行为,不采取措施加以管束,造成危机的范围之广、伤害之大;其二是在危机发生时心存侥幸,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导致危机爆发后,场面一度失去控制,带来更大范围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