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股票

新中国最早的股票(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日期:2023-11-11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1989年2月10日,来自温州的叶文贵研制出一辆充电8小时、可行驶200公里的电动汽车,开上了温州最高的山峰。

    华商

    战略

    奇台河首富

    七台河,这座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中部的煤炭重镇,至今仍被叶文贵教育过的温州青年所铭记。

    1969年,19岁的叶文贵带着一群病人来到七台河小山村。九年后,当他归来时,他已成为七台河的“首富”。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1969年的叶文贵

    他建造了四座砖房,是七台河最大的一座;

    他戴的手表是二十五颗钻石梅花。城内只有两件,一件的价格是普通人的年俸;

    走的时候我身上带了六万到七万元。在1978年,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钱从哪里来

    来自浙商的血统,来自他狡猾的头脑。

    叶文贵下乡后,被分配到七台河矿务局工作。矿务局有数万名员工,工人使用的煤铲手柄全部从别处购买。这让他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于是他联系了一些知青,从家乡温州买了木旋床和一把锯子,办起了铲柄厂。

    这在当时是相当冒险的,甚至犯了政治错误,但叶文贵却用个人与集体双赢的模式,得到了制作组的默许:

    凡是进工厂不能下地干活的知青,每天给生产队交两块钱。

    从那时起,叶文贵就痴迷于技术创新。铲柄工厂最初是手工切割,日产量100个,本来就供不应求,但叶文贵并不满意。

    根据卷笔刀的工作原理,他设计了一款类似的机器。从山上运来的大圆木,用火锯锯成方形后,塞进去,拔出来,就形成了圆形的铲柄。

    工具修好后,铲柄的日产量直接从100个增加到1000个,一天能卖800元。

    产量如此之高,以至于当地无法消化。叶文贵扩大市场,将铲柄销往山西省。

    从屯子到车站没有公路,交通不方便。他让人开辟了一段通往高速公路的六公里蜿蜒山路,并以家乡的名字将路牌命名为“小金乡站”。

    叶文贵的搭档张忠达表示,这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惊喜:

    大公鸡一元钱一只,可以天天吃。

    以前,在这个50KK的贫困村里,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每天只能拿到20毛钱,老百姓一年只能吃三顿饭。

    1993年,七台河市正式命名此地为金乡村。一群浙江青年以独特的方式,在遥远的白山黑水中留下了家乡的痕迹。

    华商

    战略

    所以每天喝一瓶茅台酒

    1978年,叶文贵在东北生活9年后回到温州,并被分配工作。然而,在文成县民政局工作不到一年,他就辞去工作,回到当时已成为温州经济中心的苍南县金乡镇,重新办厂。原因是:

    民政局的工资只够抽烟,但每天还是要喝一瓶茅台酒,11块钱。

    当时,金乡的徽章、铭牌加工正蓬勃发展,但没有配套的铝轧机。所有加工车间都要在别处将铝板卷成半成品,然后运回家乡。

    叶文贵随后开设了一家铝轧机。工厂开业后,生意非常好,顾客不得不排队。

    短短4个月时间,他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并迅速筹集了超过20万资金。

    铝冶炼厂成功后,叶文贵继续填补金乡的工业空白。

    当时金乡还有很多人生产塑料证件套、文件夹,但使用的热合机功率较小,大尺寸的产品无法压合在一起。叶文贵随后自主研发了大型高频热合机,并建立了高频热合机工厂。刚开业,生意也很红火。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有了大功率热封机,工厂可以加工更多热封要求高的产品,效率迅速提高。它已经开设了四家分行,但仍无法满足需求。叶文贵转战自动售货机,赚取了更多利润。

    金乡的另一项业务是,它垄断了全国餐票,而且有一个缺口:原材料PVC薄膜必须从其他地方购买。轧铝厂和热合机厂一一建成,他有了办塑料薄膜厂的新想法。

    1984年初,叶文贵正式修建胶片厂。产品主要为当地生产塑料票、扑克牌和吸塑包装的公司提供。通过这座工厂,叶文贵还将技术创新推向了更高的水平,拼凑起来的不仅是自行设计的生产线,还有令人惊叹的性能。

    产量为每分钟170米,薄膜厚度为0.025毫米。

    当时国内单位的生产线每分钟只能生产34米,最薄处也只有0.075毫米;即使是德国的生产线每分钟也只能生产150米。

    叶文贵凭借着自己得天独厚的高效率,成为一家独霸工厂。经过两年的运营,产值达到400万元。

    “赚钱就像印钱”。

    华商

    战略

    不能当官的新型企业家

    此后,叶文贵又办起了包装材料厂、电池厂、微机仪器厂,一家又一家,生意好到可以模仿。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彼时,“万元户”仍是有钱人的代名词,但叶文贵却已拥有数千万资产。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习惯,无论金额多少,他们需要的不是支票,而是现金。有人说,每次离开银行,

    叶文贵必须随身携带一个麻袋,里面装着一叠纸币。

    叶文贵很勇敢,他家乡的人比他更勇敢。

    1984年5月,头版《人民日报》登出一条消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市叶文贵家居业专业

    他被县政府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在时任苍南区区委书记胡万里的回忆中,让一个非党员的个体户当官,在当时是非常勇敢的一步,在全国几乎没有先例。

    目的是通过叶文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家庭手工业振兴。

    但叶文贵显然不是官场的对手。例如,会议会让他们烦恼。他们经常问:

    如果您分享材料,我不参与。

    在经历了短暂而不愉快的职业生涯后,叶文贵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创业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

    “无限的金钱,无限的工厂,以及未偿还的债务。”

    再次下海的叶文贵,即便是温州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也依旧着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叶文贵两次骑《人民日报》,其举动被主流媒体报道;198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考察温州。玩了三遍后他说

    “新型企业家”;

    加拿大机电教授鲍勃·惠(BobHui)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拜访叶文贵,并惊叹地说:

    “在中国农村,我无法想象还有像你这样的怪人。”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福峰曾在温州与叶文贵沟通,讨论贫富不平等问题。叶文贵表示,收入高的人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有些富人改变不了天,就像孙大圣改变不了如来手掌一样。

    中央党校甚至来邀请叶文贵讲课,都被叶文贵以不是党员为由拒绝了。最后,温州市委书记董超才劝他离开。1986年冬天,叶文贵开始给省级领导干部讲授“《经营私人企业的实践和体会》”主题。给大家

    “私营企业主不是资本家”,

    数万字讲座作为中央党校教材向全国发行。

    随着生意的红火,叶文贵的金乡包装材料厂甚至发行了面值1000元的股票。也是中国最早发行股票的民营企业之一。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1987年,全国评选100名优秀农业企业家,但到北京领奖的只有99人。温州唯一当选的候选人叶文贵缺席。

    此时的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到造车的传奇之中,无法逃避,对接受农民的嘉奖不感兴趣。而当时被认为是造车狂人的浙商李书福当时根本不敢去想造车。

    华商

    战略

    世界一流的电动汽车

    多年后,叶文贵回忆起自己这样造汽车的原因:当时台湾有10家汽车工厂,大陆有6家。

    但是1

    这6家工厂都不是中国品牌。我感到非常抱歉。

    除了想打造中国品牌之外,叶文贵还在想办法消除:

    汽油车在国外公司已经很强大了,而且对环境不利。电动汽车不具有破坏性,在这个世界上也不是特别成功。如果能够创造出来,将会有很大的机会。也许是对电动汽车的成功过于自信和乐观:在没有充分研究和研究的情况下,没有考虑研发和足够的资金投入,叶文贵就全身心投入到电动汽车的梦想中。

    初中毕业后,叶文贵简单地阅读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有关摩托车和汽车发动机的书籍。1988年初夏,他在温州最好的华侨饭店租了一套套房,开始从航天、造船、冶金等行业招兵买马。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温州。

    不到一年后,经过日夜全力拼搏,1989年2月10日,一个寒冷的春夜,叶文贵和三位朋友驾驶着第一辆建在山上的电动汽车。

    在温州最高峰“雪山”上,叶文贵一边喝酒一边愉快地观赏夜景。

    今天温州最好的夜晚是叶文贵。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叶文贵研制的野风试验车

    只需六个月的研发时间即可上路。这辆名为“夜风”的白色汽车充电8小时后可行驶200公里。

    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第一辆汽车制造出来时,它达到了世界的高度,叶文贵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信任。

    后来他专程去美国研究电动汽车技术,发现了一个危机:纯电动汽车续航时间短、续航能力低,这逐渐成为各地电动汽车研究人员的共识。穿越世界。

    回国后,叶文贵确定了研发方向,从电动转向混合动力。

    他在温州龙湾经济开发区征得25亩土地,邀请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共同开发。造一辆车需要上千个零件,有的要花大力气才能买到,有的却买不到,但叶文贵依然乐观无畏,坚持把车造到最后。

    1990年4月,叶文贵发射野风2号,

    这是一辆真正的混合动力汽车。

    野风2拥有大容量电池组,并配备两用两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比风冷型性能更好、噪音更小。

    次年4月,在深圳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研讨会上,野风一号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更好的消息:

    叶枫号“一号”被国家四部委评选为国家级新产品,成为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温州首个重大科研成果。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野丰号1项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到目前为止,叶文贵已投资数千万用于制造汽车。他从来不缺钱,他开始感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不断的认可让他相信造车是可能的。

    华商

    战略

    错失良机

    由于深圳研讨会的名声大噪,1992年初,深圳一家公司找到叶文贵,希望展开合作,并计划先期投资5000万。叶文贵很快与其他各方展开了合作谈判,因为他已经决定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并开始小规模试生产,这只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合作并没有结束。

    其他各方都希望将电动汽车变成温州和深圳共同开发的项目,但参与谈判的温州市政府领导表示,

    这是温州四十年来最重要的科技项目,不能就这么卖了。

    谈及过去的几年,叶文贵依然充满遗憾:

    就这么逼着他们,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年后,来自美国加州的电动汽车专家罗伊·凯勒来到金乡考察刚刚上市的野风3。叶文贵带着凯勒翻山越岭,驱车前往海口试驾,最终给凯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再次合作的机会。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电动汽车专家罗伊·凯勒与叶文贵合影

    但这次合作最终没有成功。

    叶文贵坚称,一起生产的汽车必须打上“野风品牌”,但凯勒表示,野风品牌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展示该品牌。这让叶文贵很生气:

    如果是这样,我为他们工作吗

    一周后,罗伊·凯勒带着遗憾离开了金国。

    事后回想,这也让叶文贵失去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叶文贵满怀信心地拒绝了其他各方,因为他心里还有算盘:因为温州市政府看好他的项目,所以最后很可能会在资金方面支持他。

    但最终他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支持。

    1994年秋天,当最高时速109公里、3小时充电距离200公里的野风概念混合动力汽车诞生时,叶文贵就借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车模展示了叶枫的混合动力概念车,车上坐着叶文贵

    为了延续造车梦想,在私营经济发展最繁荣、无数人把资金投入到快钱模式中赚大钱的时候,叶文贵却卖掉了工厂、房产和一块土地。一个,然后一一投资毫无根据的汽车厂。

    即便如此,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在投入了超过4000万元的资产后,叶文贵终于意识到,要将电动汽车商业化,即使是小团体,也需要5亿、10亿元的投资。

    但在汽油车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奢侈品、电动汽车取代汽油车普遍被认为是痴人说梦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多少钱来押注。

    1995年5月,研发经费彻底被砍掉后,已经成功研发出四款新能源汽车的叶文贵派出了最后一位工程师,正式结束了造车的传奇梦想。

    直到2001年,中国科技部才正式批准该项目,并将电动汽车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研发计划。

    华商

    战略

    英雄回来了

    关闭仓库后,叶文贵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叶枫那些让他引以为傲的汽车,都被他锁在了仓库里;人们将原始的汽车制造材料存储在两台笔记本电脑中。

    但他仍然不能忽视国际油价和有关电动汽车的消息。

    叶飞的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这也算是他汽车梦的延续。


    30年前,中国差点出了马斯克


    ▲叶文贵与叶锋

    造完汽车并还清债务后,叶文贵最终只拥有一家包装厂。厂里只有一台20多年前的旧机器。一年能赚几十万,过普通人的生活。

    苍南县金乡乡原党委书记金钦志说,除了赔钱造汽车外,叶文贵还捐了一些钱,比如盖祠堂、帮助学生等。虽然只上过初中,但叶文贵一直热爱学习,崇尚知识。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两个女儿则就读于海外名校。这也是最大的安慰。

    不再匆忙之后,叶文贵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们通常种植花卉和鱼类,学习建筑,并学习如何制作锡器。唯独柜子里摆满了不同年份的茅台酒,让人感觉不一般。

    在一系列纪念“温州模式30年”的媒体报道中,叶文贵被比作“凤凰”。

    据报道,

    虽然由于国家政策和当时的市场环境等因素,叶文贵的造车梦不得不黯然结束,

    但他却是80年代温州群体的典型代表,诠释了当时温州人伟大的创业活力,

    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消亡,也不会消失。

    2013年10月开放的浙商博物馆里,叶文贵的身影就在其中

    《英雄归来》

    他捐赠的这块牌子是红色玻璃钢车架外壳,在吉利、众泰、万丰汽车等多家浙商知名车企捐赠的自产汽车中显得尤为特别。


    ▲浙商博物馆内叶枫的车架外壳

    叶文贵并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

    他说:“虽然别人说我是阿Q,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成功,能自己挣钱,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够了。”

    2017年3月,年仅67岁的叶文贵因病去世。他的妻子陈星初在追悼会上说,

    他的人生比别人过得有滋有味,相当于别人十条人生。

    在他60岁生日之际,叶文贵工厂的老工人们在金乡包装材料厂举行了庆祝活动,为他庆祝。仪式上,叶文贵感谢铲柄厂、铝轧厂、包装材料厂……工人们。

    他笑着说:“大家都为我努力工作,给我赚了很多钱。

    我最终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一辆电动汽车上。谢谢你们。”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