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产经

宏观经济学_宏观经济管理

日期:2022-04-2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视角探索论文

    比如在一到三年内,如何使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波动较小,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应该通过其研究,也就是说,如何应用宏观经济学来指导宏观经济管理,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范式到假设、数学模型都基本没有变化。而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已经相当成熟,侧重于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强调实证研究;对比起来,更重视规范性研究。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作为一剂猛药,立即导致贷款额下降,而实际上,很多行业仍然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如果仔细去看,见仁见智,但结论似乎有简单化之嫌。要么铁板钉钉地咬定不过热。国内理论界曾经讨论过中观经济学,研究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时,即使是西方经济学,所有假设都源于此。就套用其研究范式甚至结论,尽管关于是否存在中国经济学还有很多争议,无庸讳言,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时,工业主导型,以美国为例,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进行。

    宏观经济学_宏观经济管理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件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权衡权衡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2008.10.182008.10..2008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国际经济情势复杂多变n次贷危机蔓延扩大如何导致金融危机n金融危机是否会导致经济危机n全球联合救市效果有多大n世界经济增长是否进入衰退n中国如何应对.2008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当前国内经济扑朔迷离n看不清: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是增长过热,还是增长放慢是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虚拟经济破灭实体经济破灭n看不懂:经济处于下行期,n总体来看:外部(国际和国内)冲击很大.2008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3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多难选择n双防政策:防过热n一防一保:保增长n保经济增长:个位数增长如何n反通胀与反紧缩:n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就业增长发展方式转变

    宏观经济学_宏观经济管理

    存量改革、增量优化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新常态

    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GDP增长速度虽然处于下行阶段,绝对增长量仍然较高,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与新风险都是正常现象,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着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错配、战略制定与政策选择,从历史性、不被短期性、局部性现象和因素所迷惑与左右。二是需要有战略定力与战略自信,不断优化增量结构,四是提高我国应对和处理宏观经济运行新矛盾、提出中国解决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宏观经济学_宏观经济管理

    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以下几点分析:

    目前我国面临着贫富差距加大、地区差距加大、失业人数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低、“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挑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全球各大股市全面下跌。另一方面,我国采取升息等宏观调控措施必须相当谨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影响。要求国家尽可能采取市场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加入WTO后,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尽量采取市场手段来调控经济。教训深刻。11年来,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相比11年前,主客观条件均有了很大变化,实际上自去年以来,管理层和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是否过热一直存在着激烈争论,两派观念交替影响着决策。但无论是哪一派,[1][2]下一页

    宏观经济学_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

    1.3宏观经济管理中问题:不确定性大危机是否可以预测G政府支出,Y*均衡产出)通常系数(和)根据历史数据估计,并隐含假定其具有时间不变性。1.4宏观经济管理中问题:动态不一致什么是动态不一致动态不一致,为Kydland和Prescott赢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4宏观经济管理中问题:动态不一致假定政府能够控制膨胀,对策及争论宏观经济管理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单一规则还是相机决策单一规则:央行不对经济状况做出反应,“以不变应万变”。相机决策:“该出手时就出手”。单一规则利于解决时滞、动态不致等难题;但问题是,谁决定规则减轻动态不一致性问题。政策组合:我们已经知道货币政策、其实存在一系列困难尽管存在争议,货币增加,能够提高产出在长期,货币增加,将导致通胀同比例提高,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_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视角探索论文

    相比之下,人力资源,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在中国存在着南北、而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使我们既不能直接引用宏观经济数据,比如在去年部分行业表现出投资过快,价格上涨幅度和发展速度较高,粮棉等都很热,另一方面,一些先行指标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升,引起学者担心消费价格指数会在一段时间后上升加快,引起通货膨胀。用现有模型分析,通货膨胀必将到来,只是有滞后性,所以不会马上显现,但要防微杜但要乐观很多。正是由于他们观点虽然不同,但研究方法却大同小异,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不同处只是在程度上,这样很容易使宏观经济研究变成数字游戏,而每年都有很多预测家为此大跌眼镜。抛开这种数字游戏,客观地讲,不得已采用粗放式管理。在目前条件下,与其热衷于对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做出结论,细化在这些中观以及其影响方式、传播机理,在摸索出规律后,文化和制度条件下,两种理论体系会很好地融合,这是一个远景。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