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水体(黑臭水体蝶变,河湖长制立下了大功)

日期:2024-01-22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今年是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七周年。7年来,广东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在南粤大地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河流污染防治是公认的难题。多年前,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公开表示,水污染治理难度比其他类型污染治理要难得多。更重要的是,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污染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治污和发展兼顾几乎就是难解之题。

    再难的题,也必须破解,因为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刚性约束。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广东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于2017年底完成河长制建立工作,较中央的要求提前了一年。

    尽管制度已经建立了起来,但是治污的前景如何,当时不少人还是十分茫然。

    一方面,当时广东水体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暴增,不少河湖水也在这期间不知不觉变黑、变臭。以潮汕人心目中的“母亲河”练江为例,在政府和民众持续努力治理的情况下,仍然经历了长达20年的“黑历史”,当地群众一度认为“没办法治”“没必要治”……

    另一方面,治理水污染的大框架虽然确立了下来,但是如何具体操作和实施,当年放眼全国,也没有一条明晰的路径。既担心治污投入太大,更担心投入很大之后效果仍然欠佳,无法向老百姓交待,这是地方政府普遍的心态。

    迄今为止,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已达七年。人们发现,七年的时间里,广东的黑臭水体已发生了蝶变。

    媒体报道,2020年练江实现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完成国家、省下达的污染攻坚的指标和任务。2021年6月,练江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不仅是练江,广州车陂涌,东莞华阳湖,惠州沙河、淡水河……广东相继啃下了水污染治理中的一个个“硬骨头”。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270个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90.7%,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

    事实证明,依靠河湖长制这个抓手,广东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全覆盖基层治水考核机制,全面构建基层治水责任体系,是治水成功的关键。

    广东的经验表明,治水离不开科学的统筹和协调。作为深圳、东莞界河的茅洲河,一度陷入了“这边治理那边污染”的尴尬。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统筹指导下,东莞与深圳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深圳市委书记和东莞市委书记均担起“市级河长”的责任,实现河长领治、高位推动。市级河长以下,又设区、街道、社区河长对茅洲河治理实行分头负责、分项落实,做到“河有人管、责有人担”。最终让茅洲河实现了华丽转身。

    广东的经验也表明,治水必须深挖源头。水体被污染,绝大多数时候污染的源头都在岸上。长期以来,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粗放、无序的发展,让水污染治理举步维艰。解决发展与环保平衡的问题,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再难也必须坚持。

    广东治水,治出了成效,也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因为良好生态环境堪称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还青山绿水予百姓,这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