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14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次
1897年,中国翻译的第一部外文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为《茶花女》)横空出世,备受国人追捧。
严复评价说“一时销尽支那荡子魂”,而其翻译者林纾也因此一炮成名,成为翻译界的鼎鼎大师。
纵观林纾一生,其翻译外文小说有180余种,数量之大,令后人难以超越,而他竟然完全不懂外文,只是阴差阳错地闯进了翻译的世界,可谓造化弄人。
并且由于林纾用文言文翻译小说,想用一己之力发扬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就导致这位鼎鼎有名的译界大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靶子,一下子跌落神坛致使今日的读者也很难再见到他优美的古文小说, 不能不令人叹息。
林纾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在外奔波生活,只好将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导林纾,林纾也因此读遍古书,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基础。
林纾是个书痴,他的墙上始终挂着一幅棺材图,上面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年少时期,他又是个出了名的性情中人,常常“被酒时时带剑”游历乡间,村民皆称之为“狂生”。
1871年,林纾的父亲、外祖父先后去世,他时年19岁,也不得不开始考虑经济问题。
当时的人们热衷于科举,林纾也不例外。而科举就是要做古文,这正是他的擅长之处。于是他抱着极大的热情进入场屋,可造化弄人,他竟然屡考不中。
生活难以为继,他只好靠种地、给人写信、卖画谋生,再加姐姐、母亲的针织补贴,勉强过日,日子十分清贫。这也炼就了他顽强的品格,
期间他也想放弃,可都被母亲劝了回来。只好继续厉兵秣马,目不窥园。
1882年,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备战,林纾终于考中举人,威名镇江南。
他摆脱了经济上的桎梏,也教得了许多名士朋友,但他不想在别人的吹捧中度日。
于是他足不出户,潜下心来,专心古文,备战科举。
可林纾一腔热血,却又被命运开了玩笑,又考了七次,皆落得个榜下无名。
他自己写道:“七上春官,屡试屡败。”心灰意冷之际,早已不是当年风光之时。
1897年,林纾母亲不幸病故,他只能回到家中守孝三年,暂时停止了科举之路。
他一向埋头苦读,少问时事,殊不知此时的外国文学名著正在大量涌入中国文坛。而林纾的文笔甚好,一向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
于是他的几个好友找上门来,请求他协助翻译外国小说。林纾原本毫无兴趣,因为在传统的文人眼中,小说是个不入流的东西,但他朋友王寿昌的一席话打动了他。
王寿昌是个翻译家、外交家,从小就游历欧洲各国,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精通法文。
此时的他仕途不顺,只是个小小的翻译官,于是便打算和几个朋友翻译些外国小说,方便国人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
可是他只懂法语,并不懂得如何写好小说,就找来了一些才子协助翻译。但译者的水平欠佳,很难入得了他的法眼。
他只好再找来一些文章大师,可大师们一听翻译小说,就都回绝了。王寿昌的翻译工作陷入了困境。
这时他听说好友林纾正在家中赋闲,便兴致勃勃地找上门来。
这时他已经抱定了必胜的把握,因为这位林纾的思想虽然算不得激进,也少问时事,但也不是保守之徒,对改良者还是充满了肯定,是个兼收并蓄的人。
况且这位老兄酷爱文学,一看到好书像闻到好酒一般,如此动人的外国小说,肯定能吸引林纾的目光。
因此还未登门,王寿昌就已经抱定了必胜的把握。
这天清晨,林纾正在家中闭门读书,看见王寿昌的拜帖,赶紧出门迎接。
“琴南老兄(林纾字琴南),多日不见,闻令慈过世,不胜悲痛,今日逢临,特寄哀思,造访晚矣,还望恕罪。”王寿昌说道。
“子仁(王寿昌字子仁)出访各国,外事繁务,亲临小舍,不胜荣幸。再说你我兄弟,不必客气,快快请进。”
二人寒暄一阵,想起从前少年相识之事,多有感触。“琴南兄,还记得当年桥南水榭吗”王寿昌问道。
“怎么能忘呢当年你我可真是意气风发,一笑人间万事啊!”林纾感慨地说。
“是啊!当年你高谈阔论,大笔一挥,做杂兴诗50首,主张改革教育,兴办女学,真可谓雄姿英发啊!”王寿昌笑着说。
林纾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勇啊!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了。”
林纾有些黯然神伤。王寿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位老兄仕途不顺,加上母亲过世,难免有些丧气,王寿昌接着说:
“琴南兄不必如此,想当年太史公不也是发愤著书嘛!恰巧今日琴南兄有空,也不妨借助文笔来书写心中的不平之气啊!何况老兄已经不惑之年,就该知道天命,万事不能强求,不如早作打算,以免虚度光阴啊!”
林纾知道王寿昌是指科举之事,就说:“是啊!是该干点实事儿了!”
“老兄不必着急,这事得从长计议。眼下我有一些想不通的地方,想请老兄赐教一下!”王寿昌接着说。
“直言无妨!”林纾说。
“当年老兄主张学习外国,可如今这士大夫阶层全然不接触外国事物,就连一本像样的读本都没有,怎么了解外国呢”王寿昌问道。
林纾没有答话,这个问题可难住了他这个老学究。
王寿昌便趁机答话:“如今啊,我游历西欧,手中正有大本西洋读物,想要翻译到国内,可惜在下才疏学浅,文笔不佳,今日特请老兄出马,代笔而成,不知可否”
林纾一听就有了精神,说:“这可是件好事啊!愿意效劳。可是我又不懂外语,如何当得了这差事”
于是王寿昌从袖口中拿出自己草译的《茶花女》交予林纾,说道:“这无妨,这书我都翻译好了,只需要老兄润色一些即可。”
林纾双手接过,问:“这书讲的什么”
王寿昌不敢隐瞒,说:“跟《红楼梦》差不多,不过是一群男女的故事。不过这里面对法国风土人情,流氓乞丐、官员贵族描写的可是淋漓尽致啊!”
“那就是小说喽!我一个古文家,做什么小说呢”林纾有些难为情。
这早在王寿昌的意料之内,便说:“老兄可以用古文来写嘛!古文又不算小说,正好给士大夫们读一读。一来解闷,二来也可了解西洋事物,这是利国利民啊。”
林纾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告别了王寿昌后,便开始翻译这部《茶花女》。
一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他便找回了自己,并且书中动人的情节、国外的风俗也让林纾大为赞叹,仿佛身处巴黎异域一般。
他一下子来了兴劲,全然不知疲惫,深知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仿佛世界就只有他一人,这一本书,一切烦恼都抛却了。
经过几天的奋战,删改多次,林纾笔译完成,并取名字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这天,他亲自登临王寿昌的府邸,奉上这本中国第一部翻译小说。
王寿昌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林纾竟然翻译的这么快,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仔细地阅读了几页,果然文采斐然,不愧是大手笔,仿佛唐人在世。
他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上交给书局。书局的人阅后,无不拍案惊奇,所有人都知道这部书的分量。
果不其然,《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炮而红,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一卷难求。
同为翻译大家的严复就称赞其《巴黎茶花女遗事》为: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成功给了王寿昌与林纾极大的信心,于是二人再次联手,王寿昌口译一小时,林纾笔译三千字。
一个精通法语,能准确理解原文,解决了翻译的难题。而另一个擅长古文,用优美的文字进行创作,可谓天作之合。
林纾笔译极快,往往“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不窜一字。”
后来为了翻译更多的作品,王寿昌也找来了更多的翻译大家,共同担当起这个翻译外国小说,介绍外国风土人情的重任。
据统计,林纾翻译的作品有183种,涉及到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易卜生、迪福、狄更斯等欧美文坛的重磅作家,是当之无愧的译界之王。
而这个译界之王,竟然完全不懂外语,也被后人称道。
此时林纾辉煌到了极点,每月翻译的稿费竟不计其数,可他不爱钱,都资助给了出国留学的才子,希望他们能回国报效。也算是开释了林纾自己报国无门的沉闷心情。
他曾回忆说:“纾年已老,报国无日,冀吾同胞警醒。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
可就是这份赤子之心,却没有得到当时人的理解。正当林纾名声鼎盛之时,他也凭借着出色的文笔,与古文功底得到了北京大学的讲师职位,专门讲授古文作法与古代散文。
林纾责无旁贷,一口应允。可当时的北大正在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那就是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激进派主张废除汉字,全盘西化。改良派则主张废除古文,推崇白话文。
无论是激进派还是改良派,都要求废除旧有的纲常伦理,在文学方面更是剑指林纾的古文派。
林纾也自然提笔回击,他批评当时的青年人想要抛弃三纲五常的做法:“欲废黜三纲,丧心病狂。”
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他在住处题上“畏天”二字,来表达自己对古文、国学、天地的尊敬。
并且他常常在课上奔走呼告,以壮声势。但无论林纾怎样号召,也抵不过历史的潮流。
他在报纸上被人称为“老顽固”,课上的学生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也很少去学习古文。
无奈之下,林纾只好一走了之,告别了短暂的教书生涯。
可他没有灰心丧气,正好借着清闲之时,专心从事翻译工作,用文学的方式传播古文。
可《新青年》杂志成立后,钱玄同、鲁迅等人不仅用白话文创作小说,还用白话文翻译小说,彻底打乱了林纾的阵脚。
加上林纾已经进入创作的晚年,翻译的质量、体力都大不如前,便更加难以为继。所以多重因素导致林纾辉煌的翻译生涯陷入谷底,彻底失去了读者。
因此晚年的林纾再次陷入贫困之中,好在有从前资助过的学子的回馈供养,才不至于过于凄惨,还能勉强地写写字,做做画。
一天,王寿昌再次找到林纾,这时的他也仕途不顺,毕竟身处晚清、民国国家衰弱之时,身为外交官的他又有多少可施展的舞台呢
多年不见,二人都已白头,往事如烟,把酒言欢后,竟然泪流满面,二人酒醉,再次来到当年的桥南水榭。
回想起当年二人在此地与好友们欢畅痛饮,林纾又刚刚中举,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再看今日,皆是白首老人,友人又多人病故,世事沧桑,辉煌荣耀皆成过往云烟,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呢于是林纾再写一诗:
“一生抱酒杯,一生蹑草履。呜呼!两生但笑莫悲哀,贤愚千载归尘埃。”
话虽如此,可面对现实,哪怕是艰难险阻,林纾也要奋力一搏,毕竟在他的眼中,古文是万万不能废除的。
于是整理旧物、古文文集,继续弘扬着中国的传统,并且教导学生、后辈:“古文万无灭亡之理,其勿怠而修。”
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清朝彻底终结。林纾作为崇古派自然接受不了如此的打击。
为了表示对清廷的忠心,虽然他没有像王国维一样自沉,但也是闭门谢客,拒绝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做官邀请,在家渡过了自己的余生岁月。
从今日看来,林纾的努力并不是完全开了历史的倒车,可以得到后人的理解。
但无论如何,林纾的名字已经进入了历史,后人不会忘记是他第一次向国人翻译外国的小说,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更加重要的是,这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信念则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00吨汽车吊作业性能表(汽车吊支腿反力及抗倾覆验算)
石碣镇汽车站(今天,石碣汽车客运站恢复运营)
招贤汽车站(9月14日起,莒县K601路增开大站快车)
北京福田汽车图片(自重不到两吨,详解福田领航S1小卡)
东风轻型汽车(“东风轻型车”横空出世 未来无人驾驶车将快递送到家门口)
周口市汽车东站(郑阜高速铁路上的主要客运站——周口东站)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