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信力建-语文课堂怎样高效推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下)

日期:2024-01-13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第二类:课内教材阅读的相关阅读

    执教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须先给学生讲解事件发生背景。课前的学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都不知道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是怎么回事,有少部分同学阅读面较宽的同学只是听说期间有很多人被冤枉致死,包括文学家老舍。简单介绍触发了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好奇,于是可以推荐描写一百个普通人心灵历程的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和刻画一个组合家庭在劫难中崩溃过程的余华的大部头小说《兄弟》。当然,在提到本文思想价值时,巴金先生所展示的对自身的拷问和解剖,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可以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甚至当下进行思考,这种勇气在他所著的《随想录》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借着这篇《小狗包弟》向学生推荐有横向联系的课外补充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养成学生思考社会、追求真理的习惯。

    同样,执教通讯《别了,“不列颠尼亚”》可以推荐信力建的《谁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执教郁达夫《故都的秋》可以推荐齐邦媛的《巨流河》和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执教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可以推荐(美)易社强著,饶佳荣翻译的《战火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执教《窦娥冤》可以推荐中国古典戏剧的另外三部悲剧《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尤其可以介绍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第三类:语文课堂专门推荐阅读

    语文课堂专门推荐的阅读材料一般与教材阅读没有关系,但是与社会上的文学文化热点相关。 文学文化热点往往伴随不同的声音,不同声音的立论点是什么观点的支撑是什么怎么样评价不同的声音这些都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课堂推荐的相关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于是,由热点生成的推荐阅读相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发生在2012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界的超大事件,那就是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在社会上引起了“文学”跟“政治”关系的大讨论,那么,是莫言跟“政治”有关系还是莫言的作品跟“政治”有关系呢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一部作品怎么融合民间、历史与当下呢把这些疑问留给学生,便可以开始推荐莫言的相关作品给学生。莫言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蛙》,我不要求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只提示它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解决不了疑问没有关系,只需自己亲身思考。

    其次,可以就一个问题,开展主题阅读。如,以“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为主题推荐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又如,莫言早期《红高粱》系列属于“寻根文学”,什么是寻根文学以“寻根文学”为主题,可以推荐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

    语文课堂专门推荐阅读还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白鹿原》的电影《白鹿原》,电影相对于小说删减较多,电影和小说关注的侧重点是否一样它们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抱着这些疑问,可以推荐学生对比欣赏电影和小说。

    专门推荐阅读对高中生来说,难度稍大,更由于高中学业紧张,无力阅读思想意蕴丰富或篇幅较长的作品,推荐时便需提供合适的建议,例如,哪些地方应该精读、略读或浏览,如何读透一本书,如何安排阅读时间,怎样带着疑问阅读。推荐课外阅读,教师要自己先读,并对作品有自己的见解,这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真正的文学世界,从而享受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最后,笔者认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推荐阅读都要注意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不功利,二是重兴趣,三是经典性。当下语文课堂备受质疑,主要原因就是课堂功利化,语文课堂围着考试转熏染出来的学生只对将要出现在试卷上的东西感兴趣,另一个极端的则是只对不出现在试卷上的东西感兴趣。那么,推荐课外阅读就不要再附带其他条件,如,写一篇读后感,做多少字的读书笔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要知道“任何过于理想的‘高估’或过于简单的‘强行’,只能断送阅读的生命和活力”(张新颖《迷恋记——为什么读经典》),任何带有目的的推荐都会像一瓢凉水浇灭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荐课外阅读,应强调注重经典性。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投其所好。高中生本来容易受到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从中学生阅读遭遇的新尴尬——阅读流于娱乐化、猎奇化和“快餐”化——已见端倪。

    语文课堂需要捍卫“阅读经典”这块阵地,要着重解释的是,经典不单指学生狭义地理解为“老古董”的书籍,还包括那些经得起细细琢磨、品味,经得起时间冲刷的作品。

    包括部分语文老师在内的很多人在心底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读经典有什么用呢关于阅读经典,张新颖这样提到“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世界,如同在现实中接受新鲜的经验一样。许多年之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虽然我们未必意识得到。”他说得中肯。

    阅读或是语文课,它的效果不是及时反馈的,道理很简单,很多年以后学生肯定会忘记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但是他的阅读体会和思考早已化为了他自己的一部分。语文课不是盯着看学生试卷上的诗歌鉴赏或是论述类阅读得了几分,而是要在学生的心灵种下一粒阅读的种子,这粒种子也许要等一年,也许要等十年,也许要等更多年,它才会发芽。

    文末,我想以钱理群先生的一段话作结:我只是一个桥梁,我的任务是引起读者、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唤起他们读鲁迅的欲望,一旦读者、学生读鲁迅原著,自己走进鲁迅,我的使命就完成了……读者、学生最终能够自己阅读原典,有自己的独立体会、认识,而不受我们的阐述约束、限制,这就达到了目的,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好的教学、写作效果。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