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台海核电-自主创新,三代核电崛起福建

日期:2024-01-13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月3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东海之滨,福清三山镇,有一个由大岩石组成的半岛,这里是福清核电的选址,也是我省境内在建最大的核电基地。

    5年多前,“华龙一号”正式“选择”了这里作为首堆出生地。从2015年5月7日起,一座座混凝土浇筑的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岩石上抠出的大坑里,上万名核工业建设者常年奋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如期建成“华龙一号”首堆。

    2000多个日夜,他们成功了!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成为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这标志着我国成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国之重器,强筋壮骨。这个中国核电重大跨越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坚守“中国心”,突破技术壁垒

    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稳定、可大规模应用的优质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通过核裂变方式释放的巨大能量,可以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一年生产生活用电。

    核电,是代表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自主研发还是技术引进中国持续建设核电的过去30年间,这是摆在每一位核电研发设计人员面前的抉择。

    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是中国几代核工业人的梦想,亦是“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从业以来的梦想。

    大学毕业后,邢继几乎参与了中国近30年间所有的核电站建设。当邢继被任命为“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之时,这个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中国的实力一点都不差。”邢继说,“我们能够把两弹一星研制出来,为什么就不能研制出来自己的核电站”

    在研发“华龙一号”的这些年里,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完成了从顶层方案、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到相关重要实验验证等研发工作。

    堆芯,被视为核电站的心脏。能将核能开发并转化成热能的堆芯技术,是所有核电强国的最核心技术。目前,中国已在运行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普遍使用的都是引进自国外的157堆芯。

    堆芯如果受制于人,自主核电就无从谈起。“国内大批量建设的157堆芯,是从法国M310机组引进的技术,虽然国产化,但没有实现自主化。我们的核电站如果要走出去,得法国人点头。”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院科技委主任吴琳表示,为此,科研人员通过多个堆芯的比较,最后确定了自主研发177堆芯。

    堆芯研发,需要攻克燃料技术,攻克燃料技术,需要实现锆合金工程应用自主。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攻关,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研发人员才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作为核反应堆堆芯的关键结构材料,N36锆合金构成了燃料组件的“骨骼”和“皮肤”,它让“华龙一号”的燃料技术进一步实现了自主化生产。

    这样的自主研发还有很多。在研发“华龙一号”的这些年里,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

    没有“拖延症”,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

    “首堆必拖”,是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普遍陷入的怪圈。

    “核电站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很大,产业链很长,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成为项目的拖期因素。”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刘巍表示,“尤其是首堆,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变更。”

    福清核电5、6号机组,单台机组6万多台套设备,涉及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制造和建设,变更量是11万~12万个,每个变更背后都意味着大量的计算。这些变更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设备和建安的拖期。

    然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却做到了按计划建成。“秘籍”,就藏在中国30多年不间断建设核电的积淀里。

    “‘华龙一号’从技术到主要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的,相比涉外技术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最高的效率去解决。”刘巍说,“第二个优势是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因为我们的设计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大量的设计代表在现场作为设计院与工程现场的‘桥梁’,帮助解决现场问题,真正发挥了设计引领工程的作用。”

    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是“华龙一号”没有“拖延症”的法宝之一。中核集团通过持续推进“互联网+”,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针对建设期间工程重大问题的处理,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制和TOP10管理模式,并通过委员进支部、党员进班组、建立“岗区队”攻坚团队等党建联建活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优势。

    “所以打破‘首堆必拖’怪圈,是依靠我们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还有全国所有相应的制造企业、施工单位,依靠所有人的贡献来实现的。‘华龙一号’建设进度遥遥领先于国际其他三代核电技术首堆的背后,实际上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体现。”刘巍说。

    穿起“铁布衫”,五层防御保障核电安全

    在核行业的生存法则里,安全重于一切。

    选址,经过了深思熟虑。通过勘探以后,福清核电站所在地址被认为地形最佳。

    这是一个岩石构成的半岛,巨大的混凝土平台与半岛成为一个整体。电气厂房、燃料厂房、核岛厂房都建设在这一块平台上。即使遇到地震,整个平台跟随半岛一起运动,不会破坏核电站的结构,从根本上杜绝了福岛核事故重演的可能。

    从选址,到设计,再到施工,安全问题都是在国际最高标准的要求下进行的。“华龙一号”研发设计者为了将今后60年甚至100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解决掉,形成了特有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防御体系,具备抗9级以上强震、抗大飞机撞击等设计。

    “‘华龙一号’分了五层纵深防御的层次。前面的这个防御体系失守,我还可以退防第二道甚至第三道来确保我的城池不会失陷。为了应对类似福岛这样的核事故,我们就采用了一种叫作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跟能动之间的差别就是不需要电力。”邢继表示,在外部电源和动力完全丧失后,仅依靠重力、温差等即可提供动力,让起冷却作用的水循环,排出反应堆事故后产生的余热,更好地保证安全。即便受到“排山倒海”式的冲击,也能启动“自我防护模式”。

    而这,只是“华龙一号”纵深防御的其中一道防线。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站重要的实体安全屏障之一,一旦堆芯损坏,它必须要能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其中不能外溢。“华龙一号”的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年限从之前的40年延长至60年。发生核裂变反应的堆芯被严密地包裹在其中,即便发生核事故,放射性物质也会被牢牢地禁锢在压力容器之中。

    如果说压力容器是在核电站的内部保护着堆芯,那安全壳则是整座反应堆与外界隔离的一道极为重要的安全屏障。

    “9·11”事件的发生,让防止大型飞机的撞击也成了“华龙一号”安全壳从设计到建造所面临的严峻挑战。“‘9·11’以后考虑到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我们设置了一个双层的安全壳,内壳主要用来应对反应堆发生事故以后,放射性气体不会扩散到环境当中。而外壳,我们重点用来抵御外部的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飞射物,甚至包括大飞机的撞击。”邢继说。

    据介绍,“华龙一号”内外安全壳厚度,分别达到了1.3米和1.8米。为了可以抵御大型飞机撞击,安全壳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直径40毫米的钢筋,仅外安全壳就有4层钢筋。

    “华龙一号”去年11月首堆并网后,进行了50%、87%、97%等各功率平台的稳态和瞬态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标准。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后,经过满功率平台57项调试试验,现已顺利完成商运前168小时连续满功率运行考核,完全满足核安全与电力工程启动相关规定要求,机组各项参数正常,系统、设备运行良好,已具备投入商运的条件。

    “我们要做的就是安全、安全、更安全。如果核电实现了充分安全,在任何时候不可能发生核事故,那么我相信核能未来的利用,它的领域会更加的广泛。”邢继说。(记者 游笑春)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