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王兴山-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多数企业不缺数据,关键是标准、规范化

日期:2024-01-13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疫情以后,对于企业来说,永远都回不去了,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此,也需要企业做好不再回去的准备。经历这次新冠疫情,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将会经历一次新的变革。5月27日(星期三)下午14:00-15:30,《中外管理》杂志社、浪潮集团在山东省济南市联袂举办“打造云上未来企业——2020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圆桌论坛”。参与讨论的嘉宾有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一公司总经理张洪梅、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整个论坛由《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杨光主持。

    数字化做得越好,受疫情影响就越小

    虽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IDC的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无论是经济,还是ICT市场都将是保持正增长。为什么这么说呢IDC前期调研发现,绝大部分用户的预期是持平以上,至少持平,或者说增加10%甚至增加20%。

    为什么会这样周震刚说,这次疫情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因此,很多IT用户面临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大家还是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数字化工作,其实在未来是能够占领竞争的先机。”

    跟国外不同,中国疫情恢复是比较快的,此外,国家推出新基建政策,其中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四个场景完全就是数字化的场景。

    也就是说,疫情过后,在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数都会要求企业数字化。“所以我们也相信,疫情过后,大多数企业都要经历一轮数字化的洗礼,成为真正的数字化企业。”

    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业务一样,疫情对于什么样的企业影响最小周震刚说,那就是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以及线上业务占比高的企业等。

    总而言之,数字化做得越好,受疫情影响就越小。

    在过去几年,一直说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IDC的观点是数字化优先。

    周震刚说,未来的企业预算绝大部分会花到数字创新上,现在基于云、大数据为平台的由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刺激的,而不是传统的CS结构、ERP等技术。这种数字化的技术,在中国的投资将会不久超过传统的投资。

    “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在整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最终生存下来的其实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数字化的。”

    比如说,富士康、比亚迪、上汽五菱、浪潮集团,原来生产汽车,现在生产口罩,需要什么,它们就生产什么。有家公司叫江苏大生,属于纺织类企业,二月份要复产的时候,两万多平米的机房,只有四十个员工。无论是转变生产,还是快速复工,都是因为有全面数字化的基础架构、全面数字化的IT来支撑。

    多数企业不缺数据,关键在于标准化、规则化

    王兴山表示,通过这次疫情,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疫情之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大部分停留在工具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还局限于企业信息化思维;疫情之后,企业高层增强了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和决心,数字化转型提高到战略高度,企业高层对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是应对日益增加的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敏捷性和韧性;二是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实时化、个性化和低成本,实时感知并满足客户需求。

    当然,王兴山还指出,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目前要思考的是,企业应怎么转型,怎么去找突破口,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等问题,“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也会因此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而就眼下来看,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面临的挑战,恰恰是基础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王兴山说,未来企业也是智慧企业,在走向未来企业,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和欧美一个最大的不同,中国企业还要有补短板的艰巨任务,“没有标准化,没有规范化,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发展。”现在好多企业不缺数据,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集中起来,企业就有了大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就很难让它们产生价值。

    因此,现在数据的整合,关键还在于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他认为,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仅要补短板,还要强化基础管理。

    现在处在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但懂行业知识的人会越来越重要,不懂行业,没有行业的沉淀,没有知识的沉淀,是很难转型成为一个未来企业的。随着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出现,让大家接收了新技术,应用了新技术,但依然特别缺少长期研究管理,懂行业知识的专家。

    作为国内率先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浪潮云ERP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具有深厚的积淀,集团管控首先要精准管控,实时的管控,实时的预警。另外,不仅仅要管,还要通过建共享平台,建业务中台,比如说财务共享,人力共享,采购共享,通过业务中台,数据终台,同时还应该为下属企业赋能。

    对于大企业来说,要和上下游应该共同发展,起到一个龙头引领的作用,也要成为一个平台+生态的企业,在这个生态中创造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机会。

    对于隐型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具有工匠精神,比较专业化,所以一把手现场待的时间比较多,特别关注现场的管理,看到现场心里踏实,“这块如果能通过数字化的转型,通过上云,在线,智能,可视化,减少这方面的时间,在更多的圈子里,结交伙伴,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新的商机,新的机会。

    王兴山认为,企业应该通过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让数字化解决劳动力问题,因为中小企业招人更加不容易,可能更需要自动化,智能化。

    过去,在物理世界下,反复的模拟可能会造成浪费,不过,目前像一些数字双胞胎,数字卵生技术,在现在虚拟世界中,各种场景都可以模拟,所以,数字化技术有利于中小型企业、隐型企业降低创新、试错成本。

    企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2.0阶段

    杨光分享了疫情后的体会:大家永远都回不去了,因为他意识到,疫情一定会过去,但也一定会永久地改变社会,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此,每家企业都应做好不再回去的准备。

    如果说疫情对社会大众是一场祸的话,那么。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可能会不一样,因为企业家本身就是比较特别的人群,是那种永远能从危机当中看到希望,永远能敢于行动的人。因此,企业家恰恰需要通过这次特大疫情,从危看到机,把祸闯成福。

    那么,其中这个机究竟是什么他认为,从国家层面,当然是国家正在推行的“新基建”的战略超车;从产业层面,就是涉及34万亿的广阔的“新基建”市场下面的产业数字化;具体再到企业层面,就是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变革。

    其中,数字化转型,已经说了好多年,但是应该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阶段其实是参差不齐、差别非常大,因为各行业的基础不一样,各个企业,包括企业家的认识不一样。

    但是这次疫情,当原有的线下业务都同时停摆,只有转战线上这一条路时,所有企业几乎都意识到:“你之前围绕数字化已经投入了多少,耕耘了多少,你在当下你的从容和淡定就有多少。反之,恐怕就会多几分对前途的茫然,甚至,对死亡的恐惧。”

    杨光说,这次疫情很多企业家在围绕自己如何从线下企业迅速转向线上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企业在前几年已经提前为数字化进行了很大笔的投入,比如说今年直播带货很火的林清轩,老板孙来春率先直播带货引发了老板带货的热潮。他就说他的企业是在一个月内就从线下转向了线上,完全是变了一个物种。但这一个月的突变,其实是来自过去几年千万级的数字化投入,所以它能够有数字化的基础,才能够使得他的企业在一个月之内从一个线下物种突变成一个线上物种。

    他认为,数字化从来就不是企业的“现在进行时”,而注定是一种“未来时”,是需要提早布局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把当前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一个归纳的话,就是打造云上未来企业。特别是伴随着技术换代升级、企业高质量发展、疫情下企业数字觉醒,这三浪叠加之下,可以说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将进入一个2.0阶段。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吴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