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专家眼中的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日期:2023-03-11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任务。全会指出,明年将围绕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扎实推进人民民主法治建设全过程,完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全力确保首都安全稳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发展。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市委全会给出的这张经济高质量发展施工图有哪些亮点经济发展中会解决哪些堵点、痛点、难点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保持100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重大项目持续推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京津冀未来将打造“一核两翼”的世界级城市群。“一核”和“两翼”分别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目前“两翼”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无论是副中心还是雄安新区,每年的投资都要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才能确保真正建成“两翼”。

    “每年1000多亿元的投资,还可以带动副中心乃至北京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叶对说道。

    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促进城市间的联系

    积极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通勤圈”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功能圈”错位联动发展,“产业圈”推进节点城市强链。

    叶说,单个城市做大以后,会和周边城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都市圈。都市圈做大了,继续和其他城市联系,就会形成城市群。当初中国规划了20多个城市群,但逐渐发现这些城市群内部沟通还不够,政策衔接不够,无论是资金链、产业链还是创新链,所以城市群变成了一群城市,而不是形成一个团队。“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的提出就有这样的背景。

    “对于京津冀来说,‘三圈’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城市之间的联系。对于北京来说,作为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的人口是有天花板的,但是就业人口比例可以高,所以这有助于调整北京的人口结构。”叶对说道。

    着力扩大内需,探索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

    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已经被定位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继续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洪涛认为,未来五年是北京城市结构“大变革的五年”,城市资源将发生重要的“重组”。

    洪涛说,首先要关注北京三大消费群体的规模,全国游客数量能否维持在3亿,境外游客数量能否维持在400万,北京居民数量能否维持在2000万。其次,围绕北京四大功能定位,探索多种新消费模式和新场景,其中,针对Z时代消费群体日益增多且活跃、老年群体较多的特点,可以加强“文化消费”融合模式的培育。最后,要抓住重点板块的建设,如老字号品牌聚集区、特色步行街、特色商圈、数字社区商圈(15分钟商圈)、多彩夜经济等。推动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特色活动品牌化,如运河文化、故宫文化、奥运文化等。

    优化投资结构,持续精准优化供给结构

    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倾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努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洪涛表示,北京在扩大内需的时候,要同时重视消费和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倾斜,是北京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没有准确的投入,就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

    “只有围绕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发展高精尖技术,北京才能凸显优势,否则可能出现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的同质化效应。”洪涛说。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继续实施产业链强链和产业基础建设工程,支持专业化和新型企业发展。

    “北京的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基本成熟,需要相对稳定,以促进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继续开展产业链强链工程和产业基础工程,支持专业化和新型企业发展。目前数字化转型不快,数字化不够先进,使得北京的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体现在数字化的多个维度上,与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还有差距,尤其是精细度相对滞后。”洪涛说。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摆脱传统经济的束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紧布局5G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试点。

    洪涛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北京的优势,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应加大“数字产业、数字产业化、数字治理、数字资产(资源)”的发展进程。只有加大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才能适应疫情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否则必然陷入疫情后的“陷阱”,降低北京抵御疫情风险的能力,导致经济社会复发。只有用数字化解决当前的问题,才能摆脱传统经济社会的羁绊,真正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洪涛认为,除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还可以加上“治理数字化”、“资产(资源)数字化”、“政策数字化”、“政策数字化”,从而让数字经济更加三维

    “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第一个维度是,对于企业而言,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引导,加大对企业精准脱困的支持力度,解燃眉之急;第二个维度是,对于员工来说,需要以更科学、更安全的形式保障其重返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王鹏说道。

    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深化北京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叶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西部转型发展,以解决北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北京范围内,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南北不平衡。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

    2009年11月6日,北京发布《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城南行动计划出炉。截至目前,这一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在北京丰台区实施的74个工业项目,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以中关村丰台园、李泽金融商务区、南中轴大红门地区三大重点功能区为核心的创新引擎,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和2000亿元,达到2009年实施华南行动计划前的3.3倍。

    京西转型主要是指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的经济转型。“随着北京对京西发展的支持和重视,预计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将迈上新台阶,京西地区将逐步提升在北京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成为首都功能新载体、产业转型新模式、城市治理新标杆、绿色生态新图景。”叶对说道。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增加经济创新活力,加快复苏。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脱困。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白文熙对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民营经济是北京新增就业、税收、出口、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是推动市场机制有效运行、构建有效市场的基础因素,是科技创新和市场创新最重要的源泉,是保持经济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复苏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因此,在北京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到民营经济。

    这次提到民营经济,意在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借助民营经济的发展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白文喜认为,全会中提到的企业纾困政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为了防止大量政策空转和脱离实际,具体来说就是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短时间内见效。因此,明年北京市为企业纾困的重点工作可能是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债务,减免税费,渡过疫情难关。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两区”重点区域和园区落地更多标志性项目,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

    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就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白文喜表示,对于北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明年的重点将是支持全会提出的“两区”重点区域和园区落地更多标志性项目,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全会提出,支持“两区”和园区重点区域更多标志性项目。目前更可能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符合园区发展方向、体现对外开放新高度的技术合作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

    航空“双枢纽”是提升国际客流和国际航空物流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双枢纽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标配,提升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不言而喻。”白文熙说。

    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统筹南北区均衡发展,怀柔科学城抓紧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设施平台,未来科学城加紧建设“两谷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的溢出成果,顺义区将拓展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强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协调发展。

    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包路林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三城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平台,是全市科技创新的重大布局和安排,对北京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未来五年,北京将基本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底颁布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场所、环境众多的特大城市的重要发展特征,体现了北京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城一区”建设服务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北京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包说: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支撑文化中心建设。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王鹏认为,北京有很多公共文化资源,比如中轴线、三山五园、通州城市副中心等等,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其次,北京也有一些文化产业资源,比如环球影城。强IP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发展一些新的业态,比如文化资源和游戏的结合,文化旅游的融合。

    “北京的这些文化产业可以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包括传统产业园区的改造和消费升级,形成产业的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总的来说,北京大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对于文化馆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提升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王鹏说。

    坚持减量化,向更“高科技”的行业发展。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坚持减量发展,保持战略空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王鹏认为,作为中国第一个减少I

    “减少开发留下的土地量,不仅能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还能留下生态保育区,更好地维护环境。将部分产业转移到河北等省份,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实现这些地区的良好发展。土地资源置换后,北京可以更好地用于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更多适合北京发展的特色产业,这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开创性的,形成重要标杆。”王鹏说。

    北京商报记者方滨南袁泽瑞冉韩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