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点透视

日期:2023-03-11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应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高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精确而有力,产业政策应同时发展和安全,社会政策应牢牢坚守民生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为明年中国经济把脉。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同时,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既要坚持系统理念,不断创新,又要推动经济全面好转,有效控制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宏观调控稳增长、稳预期、促改革

    明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会议对明年的宏观政策取向仍是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与往年一样,在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特别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和各项政策的协调力度”,这意味着未来要加大政策的扩张和放松力度,做好两种政策的协调。单打独斗显然不行,必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会议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调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稳增长、稳预期、促改革。

    稳增长是“三稳”工作之首。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只有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工作,才能促进经济运行的全面好转。

    稳定预期的表现有三:一是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二是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三是强调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把稳定预期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在近年来是非常罕见的,这凸显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任王军认为,要提振市场信心,尽快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乃至全面好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稳增长、稳预期的背后,归根结底需要通过推进改革来实现。“可以说,稳增长、稳预期是贯穿会议的明线,而促改革是横亘在千里之外的暗线。我们期待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改革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从而推动经济运行的全面改善。”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宽松基调。

    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在新一年的货币政策方面,不同于之前多次提到的“松紧适度”、“合理适度”、“灵活适度”等内容。这次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保持增长

    “精准”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应的是结构工具和PSL。“有力”是指央行将“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通过适时适度降低RRR和降息来适当提高杠杆率。

    明年,美联储将升息至峰值,中美无风险利差将收窄。同时,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物价总体温和,宽松货币政策的约束会大大减弱。

    房地产行业,房地产风险防范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进行业重组兼并,有效防范和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表,同时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探索建设长租住房市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业向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会议把房地产内容放在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框架下讨论,充分说明房地产的风险防范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说明风险防范工作成为房地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积极做好房地产工作中,各地需要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做新的工作。

    这次会议从两个角度阐述了房地产风险。从现有的工作层面来看,主要提到了“三包”的概念。换句话说,只有做好三包,房地产才有持续稳定的基础。同时,会议还对头部房企的风险、资产负债、犯罪等进行了分析。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也说明这三个领域容易产生新的风险,在2023年需要特别关注。会议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促进房地产业向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可能意味着2023年将有与新发展模式相关的重磅政策出台,这是所有房地产行业参与者关注的焦点。

    扩大高技术服务业开放潜力巨大

    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定,根据相关规则、法规、管理和标准,主动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服务业中,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受到诸多制约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业的开放更容易受到外资的关注,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更突出的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指出,目前制造业在吸引外资方面确实是全面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符合长远需要的。然而,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升级仍然是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它关系到内循环的完全建立,而内循环是内循环的基础

    明年的经济工作很多,纲要第一项就是“着力扩大内需”,其中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

    从内需结构来看,今年1-11月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9.3%,为2014年(不含2021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1.6%,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到两位数。相比之下,1-11月社零同比增速仅为-0.1%,显然具有较高的复苏潜力;与房地产行业相比,仍然面临着诸多主客观问题。如果明年疫情消退,消费将面临较低的复苏阻力。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赵洪河认为,明年扩大内需的策略中,消费应该会发挥主要作用。

    从具体措施来看,会议提到“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最迫切的办法是给居民发放消费券,在明年疫情消退、经济重启时,可以事半功倍。从长期来看,需要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促进经济更好地复苏,提高企业利润,降低失业率,从而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恢复。支持住房改善,促进商品房销售繁荣,稳定房价,对稳定和促进一般消费也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处于扩大内需和双碳战略的交汇点,税收优惠等促进政策值得期待。

    总体而言,如果明年疫情好转,消费的恢复将受益于两方面的力量:一是消费倾向的恢复,体现为明年居民存款的增长斜率逐渐回归到2019-2021年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支出的增速会更接近收入的增速;二是过剩储蓄的释放,体现为今年部分过剩储蓄(2.7万亿元)重新形成消费支出。及时配合刺激消费的政策,有望将社会零增长率提高到6%以上。

    民营经济支撑中小企业长远发展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要从制度和法律上降低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要求,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56789”的特点,即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占60%以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70%以上,城镇就业超过80%,企业数量占90%以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有两个“95%”。95%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95%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高技术产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蒋硕表示,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从减税减负到延期支付贴息,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创新”发展之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保障。这次会议明确强调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也再次提振了民营企业的信心,无论投资还是产能扩张。

    一方面,国家

    针对人口问题,今年的会议明确提出,要出台多元化的政策保障体系,实施三孩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等新出现的问题。

    为应对老龄化,《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年明确提出增加养老和育儿服务消费。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以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利用好资源,提供更好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将创造更多的消费潜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这也将是未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实也包括人口结构的问题。今年提出通过逐步实施延迟退休的办法来延缓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从而盘活劳动力资源。这次提到的目标非常明确具体。相信明年各地相关部门会出台具体的工作方案来落实。

    针对少子化,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具体措施。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指出,促进生育意愿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给予多元化的支持,三孩政策才能真正落实。

    此外,今年的会议还对少子化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了预警,配套政策也要加快出台。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

    医疗领域体现了政府对特殊群体的作用。

    要更好地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形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重点做好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防控工作,努力维护健康,预防重特大疾病;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拓展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在医疗领域,今年主要提到在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虽然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是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会降低,所以今年也提到了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对特殊群体,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王鹏认为,下一步涉及到医疗物资保障、医院建设、诊疗方案以及相关医疗服务资源的后续,可能会有较大调整。今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这样的内容,其实是结合实际,也是下一步的重点。

    北京商报记者廖姗姗冉莉莉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