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加快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日期:2023-03-11

来源:玫瑰财经网

浏览: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三里屯的万人庆典,很多餐厅排队的重现,原创剧和脱口秀的火爆.面对消费的复苏,商业和文化旅游企业和主管部门都想尽办法满足需求:第一店,创新和开放.新年伊始,北京的商业和文化旅游消费开了个好头。

    /电商/新品扎堆,新鲜跑。

    元旦假期前,企业明显感受到了线下的回暖气氛。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盒马还在元旦前推出了三款北方菜:章丘葱烧海参、老北京茄子红烧带鱼、糖醋黄河鲤鱼。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盒马各类年菜预订量较上年增长近一倍。12月的最后一周,店里冰糖炖雪梨的销量增长了15倍。

    人们或走亲访友,或在家中请客,使得一些类别的生鲜电商在元旦非常受欢迎。丁咚食品杂货购物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北京消费者更喜欢新鲜优质的商品。水产品、百里香鲜系列蔬菜销量较上周末增长30%,鲈鱼、海白虾、阳澄湖大闸蟹销量位列前三。智利樱桃、橙子、柚子等礼盒也提前进入销售旺季。

    相比防疫政策放开后订单飙升、运力紧张的时期,生鲜电商的运力和时效明显恢复正常。不仅如此,朝阳区部分前置仓还增加了配送时间,用户可以提前预约次日配送时间。

    一方面,电商订单量的增加也是由于异地物流时效不稳定造成的,进而影响了人们对电商年货节的购物热情。一位淘宝店主老师告诉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目前全国各地物流时效无法保证,店铺后台客服处理能力有所提升。“有了平台流量的支撑,年货节的店铺销量比‘双12’好一点,但肯定比不上去年。”

    /文化/脱口秀成为消费热点。

    元旦假期,脱口秀成为人们选择线下表演消费产品的新热点。1月2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全市各大影院应全面开放,呈现欣欣向荣的复苏态势。全市75家影院共举办线下商业演出91场303场,吸引观众5.7万人次,票房收入849.3万元。线下演出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其中,话剧对票房的贡献最大,达到289.6万元;脱口秀表演最多,达到106场。新年音乐会、原创话剧、脱口秀等演出成为节日文化消费的爆款。

    网上的展览同样精彩。元旦假期,10套14场线上演出。《大戏看北京》演出,吉运剧院连续三天上演精品剧目;北京演艺集团“北京演出快线剧场”联合中国杂技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曲艺团,带来杂技、歌舞、儿童剧、曲艺的现场直播。

    另外,元旦假期恰逢《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繁荣,我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丰富节日文化供给,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共计395项、481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5%和38%,涵盖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北京52个重点商圈客流量1218.1万人次。昌平商圈、戴燕谢杰商圈、北苑商圈、西红门商圈、长阳商圈、门头沟南商圈、燕莎商圈客流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以上。

    猎豹移动售券机监测的北京近百家重点商场,在元旦假期前两天(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客流较前一个周末增长近30% (29.3%)。元旦当天,北京商场客流升至近一个月来的最高值。

    各个商圈的回暖对第一家店的经济贡献巨大:“teamLab无图艺术空间”大型美术馆落户朝阳大悦城,40多件艺术作品80%在全球首映;俄罗斯品牌Faberg faberge中国首家店落地SKP;苏宁易家广场23000平米全球首家门店亮相;地安门百货以“地安门商场”的新面貌正式进入市场。新项目、新品牌的入市,也让北京的商业更加多元化,充满活力。

    从全市来看,北京消费季的年夜饭活动“2023北京年货节”携手60多个商圈、1000多个品牌,共推年味。东城区、大兴区、延庆区重点在餐饮、零售、百货等领域发放百万消费券,带动消费回归温度。

    /餐饮/排队,一次次打电话

    元旦假期,不少餐厅再现大排长龙,尖叫连连,释放出北京餐饮业正在加速回暖的信号。

    根据美团的数据,全国餐厅美食的线上交易额在节前两天比上周翻了一倍多。其中,“团圆”成为这个大年初一的“C位”。在美团平台上,饭堂6-8人和8-10人的订单量比日常周末增长了256%。同时,节日关键词帮助餐饮消费持续升温。过去一周,大众点评榜单上“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年夜饭”主题菜品销量较前一周增长664%。而且在“礼仪年夜饭”的新趋势下,黑珍珠餐厅打卡、围炉煮茶等多元化需求引领消费流向。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多家餐饮门店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如海底捞各套餐现场秒杀,Tik Tok、胡大扩大销售,发放1亿元代金券,佩姐火锅网上抽奖给门店送礼等。同时,红宾楼、烧烤湾、峨眉酒家等老字号礼盒、半成品年夜饭提前上市,华嘉怡园、金鼎轩、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开放年夜饭预订。紫光园、大东的年夜饭预订率超过50%。

    然而,消费的复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市场持续回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珊指出,随着各地消费促进政策的加快,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预计2023年消费市场将继续回暖。

    /尚超/主题活动推高消费氛围

    假日消费热带动新项目、新店开业。元旦假期,麦德龙北京大成路店开业,这是麦德龙第24家会员店,也是继四季青店之后,麦德龙在北京开设的第5家店。社区超市也在同一时期开业。其中,广智果蔬卢沟桥店位于丰台区晓月中路卢沟桥南,占地近1000平方米。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北京各大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的蔬菜、水果、猪肉、鸡蛋等商品在

    /旅游/冰雪旅游持续上涨。

    冰雪游的高热度毫无悬念地延续到了这个元旦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全市监测的151个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68.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6.4%;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48亿元,较2019年增长44.5%。值得注意的是,冰雪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随着2022北京冰雪文化旅游季的启动,近60项活动点燃了市民对冰雪旅游的热情。北京跨省旅游的恢复为京津冀周边游市场的复苏注入了动力。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发布的8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线路,盘活了文化旅游体育资源,为游客创造了全新的场景和体验。颐和园、北海公园、陶然亭等。还开展了冰雪游园活动,让市民享受冰上运动的乐趣。

    此外,北京郊游仍是市民度假休闲的重要选择。元旦假期共接待游客30.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3.7%;营业收入3635.1万元,回归2019年同期87.9%。“北京微度假”新消费的品牌效应凸显。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相关区推出的首批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受到市民欢迎。延庆、密云游客接待量居郊区首位,分别为12.9万人次和7.3万人次。

    旅游商圈经济也激发了假日旅游消费的活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北京新兴旅游商圈和商业街区聚集人气表现良好,全市旅游接待收入恢复好于预期。在游客数量较2019年下降的情况下,旅游收入的回升得益于新兴商圈、商业街区等旅游消费聚集区的收入贡献。如祥云小镇、首创奥莱等重点监测旅游消费地区收入增长强劲。新兴的网络名人打卡地成为假日亮点目的地,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跻身全市景区(区)旅游接待量前10名,旅游商圈综合消费占全市景区(区)旅游接待量前10名的一半以上,王府井、蓝色港湾、南锣鼓巷等商旅综合消费区排名靠前。

    /大众消费/汽车内卷化“后国补”时代

    2020年4月,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2年12月,车企宣布,即使在2022年12月31日前订车,2023年提车,也能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与此同时,比亚迪、爱安等车企已经正式宣布,将于2023年1月1日上调旗下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不过,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各款车型的涨价幅度基本都在千元左右。

    相比部分车企提高价格,另一部分选择限时平抑价格。据Xpeng汽车发布的《关于各车型2023年销售价格的说明》,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智能汽车带来的出行体验,2023年Xpeng汽车各款车型的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与2022年底综合补贴后的价格保持一致。

    除了明确补贴不调价的车企,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到,部分车企直营店也接到通知,价格暂时维持不变。这意味着“国家补贴”退出后,这些车企将再次捂价。“‘国补’退出了,但目前店里还没有接到涨价通知。”特斯拉直营店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

    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不仅跨国品牌加速转型,自主品牌推出的“小号”也纷纷进入,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红海”。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在年底抢占销量后,每年年初通常是车市淡季。如果大幅提价,也会让消费者产生持币待购的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价的同时,一些车企还推出优惠政策促进销售。1月1日,特斯拉宣布交付“新年大礼包”,限量交付激励6000元,限量保险补贴4000元,还有费率优惠的金融方案。此外,蓝兔汽车展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购买蓝兔免费车型可限时享受当地补贴政策,具体额度为3万元。上述蔚来汽车展厅销售人员表示,现在在店内购买EC6、ES8、ES6车型均可享受三年免息政策。

    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实现翻番,市场份额达到25%。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直接带动了锂电池加载量的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刘卓兰郭张天元何谦乔欣怡关吴郑俞源刘孟晓

相关文章阅读

Copyright (c) 2022 玫瑰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19481号

玫瑰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玫瑰财经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